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      )
    ①三省六部制       ②宋朝在中央增设参知政事,在地方设置通判
    ③明朝的内阁       ④清朝的军机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2. “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这种情形以汉武帝为例的话,下列哪一项的叙述是正确的 (       )

    A: 尚书被中书取代
    B: 重用近臣,攘夺相权,朝廷始分内外朝
    C: 以三公决策,辅政武帝
    D: 将相权一分为三,互相制衡以分割相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3. 2010年,北京大学率先实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度”以此来招收一些“特殊”人才。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与古代哪一选官制度相似

    A: 征辟制
    B: 九品中正制
    C: 科举制
    D: 察举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4.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这项措施的影响是(  )

    A: 宗法制得以恢复
    B: 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
    C: 分封制被彻底取消
    D: 地方取得较大自主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5. 《宋代官职大辞典》中写道:“干德三年(965年)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这一举措在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 保证了地方的财政收入,稳定了地方安定局面
    B: 加强了对地方财政管理,从而加强对人民统治
    C: 导致对人民掠夺更加残酷,加剧了 社会的矛盾
    D: 削弱了地方割据了物质基础,有利于中央集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6. 下表乃根据赵翼《二十二史札记》整理而成。此表反映的现象是

     

    A: 皇帝重视将相
    B: 突出社会分工
    C: 将相出自布衣
    D: 体现封邦建国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7. 在新课程标准下,历史探究成为历史学习的手段之一。下列历史探究课题中,出现明显错误的是

    A: 《浅议秦始皇与郡县制》
    B: 《从南书房到军机处—— 一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C: 《论宋代行省制与中央集权的强化》
    D: 《“辉煌宏伟属于希腊罗马” —— 议西方近代文明与古希腊罗马文明之渊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8. 下列按唐朝三省六部制运行程序排列正确的一组应是

    A: 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六部
    B: 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六部
    C: 中书省--六部—门下省--尚书省
    D: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9. 据史料记载,仅从元朔二年至元朔六年(前127年-前123年),封侯的数目多达121个,元鼎元年至后元二年(前116年-前87年)又有44人封侯,甚至一日之内竟有24人同时封侯(注:元朔、元鼎、后元均为汉武帝年号)。武帝此举符合他采取的何种政策

    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推恩令
    C: 附益之法
    D: 消除藩镇割据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10.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作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上述材料说明 (  )

    A: 唐朝中央审议机构是中书省
    B: 唐朝中央机构相互牵制和监督
    C: 唐朝中央执行机构是门下省
    D: 唐朝中央决策机构是尚书省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