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严密的行政、控制和告诫仍都需要,因为不讲人情的选拔制原则——虽然它始于汉制——与渗透在儒家伦理中的家族和个人联系背道而驰”。(《剑桥中国史》)材料所述的“选拔制”是

    A: 先秦的世袭制
    B: 汉代的察举制
    C: 隋唐的科举制
    D: 魏晋的九品中正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7.3宋代的社会生活同步检测
  • 2. 2010年1月15日下午15时31分左右(北京时间)出现了号称“千年最长日环食”的天象奇观。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使汉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

    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大一统
    C: 天人感应
    D: 君权神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3. 著名学者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先生的观点是

    A: 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B: 唐朝三省相互牵制
    C: 唐朝皇帝还未拥有足够的专制权力
    D: 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4. 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是

    A: 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
    B: 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
    C: 降低将官地位,疏远将兵关系
    D: 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5. 针对唐朝中后期宰相“事无不统”的教训,为了进一步分割宰相权力,宋太祖采取的创新措施有
    ①设中书门下分掌行政权 ②废丞相,设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

    ③设枢密院掌管中央军政 ④设三司机构总管国家财政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6. 唐太宗时,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事实设计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D: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7. 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A: 秦代
    B: 汉代
    C: 唐代
    D: 宋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8. 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排序正确的是

    A: 军功——考试成绩——品行——门第族望
    B: 考试成绩——军功——品行——门第族望
    C: 考试成绩——品行——门第族望——军功
    D: 军功——品行——门第族望——考试成绩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9. 中国隋唐科举制、罗马的万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

    A: 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 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C: 扩大了统治基础
    D: 实现了选贤任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10. 最近,北京大学出台2009年自主招生政策,拒招不孝敬长辈的学生。这不禁让人们想到了古代的“孝廉”。以孝廉为标准选拔人才的制度,始于汉代,在东汉成为求仕者必由之途。这种制度是                                                                   

    A: 世官制
    B: 察举制
    C: 科举制
    D: 八股取士制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