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约公元前8世纪,城邦逐渐发展起来,成为最大的政治单位,为人们所熟知的有大陆上的雅典、底比斯、麦加拉,伯罗奔尼撒的斯巴达、科林斯,小亚细亚的米利都,爱琴海岛屿的萨莫斯等。斯巴达面积3 000平方英里,雅典1 060平方英里,它们是最大的两个城邦,其他城邦面积平均不足100平方英里。鼎盛时期,斯巴达人口约为400 000,约为多数邻国人口的3倍。各城邦从建立之初便十分珍视独立自治……

    材料二 古代希腊地处地中海东部,扼欧、亚、非三洲要冲。……在希腊,找不到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开阔平原,连绵不绝的山岭沟壑将陆地隔成小块。但是,浩瀚的海域却赋予希腊先民以广阔的发展空间。这里海岸曲折,港湾众多,绿岛相连,地中海式气候温和宜人,海洋资源条件得天独厚。

    ——《历史·必修一》(人民版)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希腊城邦的特点。


    为什么说希腊城邦的特点有利于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同步练习题
  •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文明的主体部位在本质上是农耕文明,所以从来不主张远征。(成吉思汗远征时还没有进入中华文明的主体部位)农耕文明依靠的是春耕秋收,精耕细作,强调的是“父母在,不远游”,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

    ——摘自余秋雨的演讲

    材料二 希罗多德曾说,“希腊人一出生就与贫穷为伍”。希腊半岛大部分土地都荒瘠不毛,无法大量种植农作物,可当时人口增长速度很快。但这样的条件并没有阻碍古希腊的文明化进程。古希腊人或到海外经商、或到远方开辟殖民地。通过频繁的海上贸易,古希腊人把本土生产的经济作物和手工制品销售到四面八方,而强大的东方邻国本可以轻易地把这些不速之客们赶回大海,但他们对希腊人的到来却表示欢迎。他们认为,商贾云集,有利于当地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摘自《古希腊城邦史》

    请回答:

    中华文明为什么“不主张远征”?简要分析这种特性对中华文明带来的影响?(7分)

    古希腊为什么要进行海外殖民活动?这种活动对希腊文明起到什么影响?

    综合以上二则材料,你认为应怎样正确看待亚欧文明的差异?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同步练习题
  •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和渺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底无限的时候,他们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是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流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圈子。”                        

    ——黑格尔:《历史哲学》

    材料二 “海也者,能发人进取之雄心者也。陆居者以怀土之故,而种种之系累生焉。试一观海,忽觉超然万累之表,而行为思想,皆得无限自由。彼航海者,其所求固在利也。然求之之始,却不可不先置利害于度外,以生命财产为孤注,冒万险而一掷之。故久于海上者,能使其精神日以勇猛,日以高尚。此古来濒海之民,所以比于陆居者活气较胜,进取较瑞锐。”                                    ——梁启超:《地理与文明之关系》

    黑格尔与梁启超在分析沿海与陆居民精神种气质时,有何相同认识?

    结合古希腊与古代中国分析二人的说法是否合理?为什么?如何认识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同步练习题
  • 4. 英文中的文明一词来源于古希腊的拉丁文(Civis).意思是城市的居民,其本质含义是人民生活于城市和社会集团中的能力.古希腊的“文明”内涵反映了古希腊文明的特点是(  )

    A: 小国寡民
    B: 城邦政治
    C: 直接民主
    D: 轮番执政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同步练习题
  • 5. “城邦个体公民的福祉取决于城邦的兴衰,城邦的兴衰取决于道德的兴衰,道德的兴衰取决于城邦公民灵魂之善恶。”这一观点说明古希腊城邦(  )

    A: 抑制了公民的个性发展
    B: 重视公民素质的培养
    C: 治国以人文主义为指导
    D: 形成了多元政治格局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同步练习题
  • 6. 不同的建筑风格,反映着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4世纪,公民的权利以及规模意味着政治是在公开场合进行的。而雅典人通常在雅典卫城西面的普尼克斯山半圆形的山坡上集会。……在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普尼克斯山被设计成一个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在半圆形的中心地带,矗立着一块立方体的岩石……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

    ——[美]迪耶·萨迪奇、海伦·琼斯著《建筑与民主》

    材料二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故宫前部宫殿,当时建筑造型要求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政权至高无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故宫的设计者认为这样以显示皇帝的威严,震慑天下。

    ——《故宫百科知识》

    请回答:

    以上材料所体现的两国政治制度有何显著不同?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两国不同政治制度的原因有哪些?

    概括指出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对人类政治文明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以上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产生了什么共同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同步练习题
  • 7. 古代希腊公共空间发达,至今尚存的神庙、露天剧场、体育场等即是证明,但私人空间却备受限制,如公民不参加“共餐制”,即丧失公民权。据此可知,古代希腊(  )

    A: 重视公民参政意识的培养
    B: 人人享有平等的参政权
    C: 个人生活完全从属于城邦
    D: 公民权缺乏法律的保障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同步练习题
  • 8. 古代希腊城邦一般面积为50—100平方里,个别最大的城邦也不过是100平方里,相当于中国的一个大县,半径超过10里的城邦只有几个,这一状况(  )

    A: 决定了雅典等城邦实行民主制度
    B: 是古希腊文化繁荣的最重要原因
    C: 促使希腊城邦积极开展对外贸易
    D: 有利于城邦的公民直接参与政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同步练习题
  • 9.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组成城邦的公民理想人数应以5040人为上限,因为这个数字是个人能认识并充分交流的极限。这一设想(  )

    A: 与我国道家思想如出一辙
    B: 造就了古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的特点
    C: 有利于公民更好地参政议政
    D: 是对雅典民主政治原则的全盘否定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同步练习题
  • 10. 《论民主》一书指出,“希腊人的政治体制是……一种乡镇会议式的民主”。其依据是(  )

    A: 希腊的民主面向全体居民
    B: 古希腊小国寡民基础上的民主制
    C: 以民主方式反对民主敌人
    D: 城邦公民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同步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