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
方法
A
I-
滴加淀粉溶液
B
SO
依次加入氯化钡溶液、稀盐酸
C
Fe2+
滴加K3[Fe(CN)6]
D
Al3+
逐滴加入氨水至过量
C装置的名称是;C装置的作用是。
如图2所示装置,向25.00c(AgNO3)=0.12mol·L-1溶液中逐滴加入上述自制氨水,所加氨水体积由滴数传感器测量,实验测得烧杯内溶液的pH随氨水加入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
滴加氨水过程中,BC段溶液的pH变化不大,原因是。
关于D点溶液有两种假设。
假设1:溶质为强碱性的[Ag(NH3)2]OH。25.00mLc(AgNO3)=0.12mol·L-1溶液中加入5.00mL氨水恰好澄清时,计算溶液的理论pH约为。
假设2:溶质为[Ag(NH3)2]NO3。由于银氨离子一定程度解离出氨,理论计算pH=10.26,非常接近实验值;假设1或假设2成立的是。
(a)CH3COOCH3(g)+2H2(g)C2H5OH(g)+CH3OH(g) △H=-23.6kJ·mol-1
(b)2CH3COOCH3(g)+2H2(g)CH3COOC2H5(g)+2CH3OH(g) △H=-22.6kJ·mol-1
(c)CH3COOCH3(g)+H2(g)CH3CHO(g)+CH3OH(g) △H=+44.2kJ·mol-1
上述三个反应中随着温度升高反应的平衡常数会逐渐增大(填a、b或c)。
①若n起始n起始(CH3COOCH3)=1mol,则500K下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C2H5OH的物质的量为mol。
②673~723KCH3COOCH3平衡转化率几乎不变,其原因是。
①CO2在阴极上生成C2H5OH的电极反应式为。
②CO2转化为*CO的过程可描述为:溶液中的H2O在阴极表面得到电子生成*H。
+→
元素
核外电子排布式
第一电离能I1(kJ·mol-1)
第二电离能I2(kJ·mol-1)
Fe
[Ar]3d64s2
762
Cu
[Ar]3d104s1
746
①分子中含有苯环;②不能与Na2CO3反应生成CO2;③含有手性碳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