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组卷中心

卷参设置

分数:0分     题数:13

试卷信息

试卷总分:0
按题型查看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排序
  • 难度由低到高
  • 难度由高到低
一.材料分析题(共2小题)
排序
  • 难度由低到高
  • 难度由高到低
一.材料分析题(共1小题)
排序
  • 难度由低到高
  • 难度由高到低
  • 温馨提示:
  • 1、拖拽试题题号即可调整试题顺序;
第Ⅰ卷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  分 
   
一.单选题(共10题,共0分)
删除 上移 下移
  • 1.如表反映了(   )

    时间

    事件

    1957年

    美国北极星战略导弹试验成功。

    1960年

    美国导弹核射实验成功,次年装备美国海军核潜艇。

    1960年

    苏联第一代导弹核潜艇下水。

    1962年

    苏联向古巴运送中程导弹,引发古巴导弹危机。

    1972年

    美苏签署《反导条约》,限制反弹道导弹部署的数量。

    1974年

    美苏签订《苏美关于限制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条约议定书》。

    A: 美苏在博弈中相互妥协
    B: 科技发展强化了冷战思维
    C: 美苏逐渐放弃军备竞赛
    D: 核战争的阴霾已远离人类
  • 1.《周礼》记载:两人见面,如果推手位置偏下,表示没有亲属关系;推手位置偏高,一定是同族本家人;推手位置适中,是有婚姻关系的异姓人。这种见面的礼节反映了(   )
    A: 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
    B: 父子君臣间的“和合”
    C: 宗法分封的等级制度
    D: 礼乐制度的复杂繁琐
  • 1.学者何新在《哲学思考》中提到:儒教有两个发展阶段,在夏商周,是敬祖事天的原始儒教;……以后,是敬祖事天尊孔的国家宗教。在这种国家宗教中,孔子由一位学者、思想家而被教主化、神圣化了。材料现点反映了(   )
    A: 儒家的政治化趋势
    B: 儒学思想出现质变
    C: 中央集权逐渐强化
    D: 儒学的不断世俗化
  • 1.中国古代的赦免制度源远流长,战国时秦国多次颁布赦免令,秦始皇在位期间多年不赦,两汉时期记录在案的大赦达140余次。这反映了(   )
    A: 治国理念发生变化
    B: 君主专制逐步加强
    C: 法律制度日益完善
    D: 外儒内法成为主流
  • 1.下表为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丝、茶出口概括简表。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农业生产转而种桑养茶。这一现象反映了(   )

    品名

    1 843年

    1 855年

    1 300多万斤

    8 400多万斤

    1 000多包

    5 600多包

    A: 农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 中国出口贸易占优势地位
    C: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加深
    D: 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 1.英国将鸦片战争解释成“先进文明战胜落后文明,并给落后文明带去新生”的战争,对这 种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
    A: 忽视了战争的侵略性质
    B: 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
    C: 英国发动战争是正义的
    D: 全面的看待战争的影响
  • 1.如表为1843﹣1850年间白银与制钱比价波动情况一览表。这些历史现象的出现(   )

    年代

    白银兑换制钱文数

    指数

    年代

    白银兑换制钱文数

    指数

    1843

    1656.23

    123.93

    1847

    2167.44

    162.16

    1844

    1724.12

    128.96

    1848

    2299.34

    172.02

    1845

    2024.74

    151.51

    1849

    2354.98

    176.19

    1846

    2208.36

    165.22

    1850

    2230.32

    166.86

    A: 体现了清王朝实施银本位制度
    B: 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速度
    C: 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
    D: 民众对制钱需求量增大
  •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部分官员认为中外冲突的根源在于外国人的嗜利。因此,可以全免关税,让列强放弃公使驻京、赔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这表明,当时清政府部分官员(   )
    A: 华夷观念正在转变
    B: 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
    C: 已具有国际法意识
    D: 主张自由贸易以求自强
  •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李宗远认为:“14年抗战”的提法,……意味着“九一八”以来可歌可泣的壮烈抗战,被认可被还原;……对美化侵略历史的日本右翼势力是有力回击,……有利于对日本侵略罪行的完整揭露。对于这种看法(“14年抗战”)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批判了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B: 强化了对日本侵华罪行的控诉
    C: 体现了对以东北抗联为代表的抗日力量的尊崇
    D: 抨击了日本右翼势力的错误历史观
  • 1.2019年1月2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 总书记强调统一是历史趋势,是正道。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下面有关台湾问题 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一个中国”原则得到台湾同胞普遍认同
    B: 和平统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贯方针
    C: 台湾当局已经认可“一国两制”的方针
    D: “九二共识”是处理两岸关系的基础
 评卷人   得  分 
   
一.材料分析题(共2题,共0分)
删除 上移 下移
  • 1.冷战严重影响国际关系的正常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冷战中美苏双方往往通过意识形态的棱镜来看待对方,把对方视为敌人……美苏的意识形态斗争同它们争夺战略优势与利益结合起来,从而具有更强的攻击性和欺骗性……共同的战斗未化解美苏之间长期存有的互相猜疑。美国谴责苏联的帝国野心和俄罗斯扩张主义情结,苏联指责美国在世界扮演宪兵、形成霸权。﹣﹣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二:不结盟运动于1961年在贝尔格莱德成立,25个国家参加了其第一次会议,但是到了第二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时,参与国家数量几乎翻了一番。贝尔格莱德会议的关键政治内容是强调成员国的团结,警告超级大国不要把冷战带入第三世界当中,并呼吁所有的国家不要将战争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到20 世纪60年代末,国内政治的不稳定使得不结盟运动履行支持民族解放运动承诺的工作陷入困境。﹣﹣文安立《全球冷战》

    材料三:在过去的50年里,欧洲一直存在两个联盟,一个侧重经济领域,一个侧重政治军事领域,它们共同维系着欧洲的稳定、和平和发展。在21世纪可预见的时间内,欧洲仍然是两个联盟共存的欧洲。值得注意的是,在21世纪两个联盟的主次关系将会发生变化。

    ﹣﹣姜宪明 何苗《国际关系与大国战略》

    完成下列要求:

    据材料一,概括美苏冷战的主要原因。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并分析不结盟运动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材料三中的“两个联盟”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主次关系”变化的理解。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国际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
  •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北京大学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扬葩吐艳,各极其致,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虽以顽劣之伪政府,犹且不敢撄其锋。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国家爱国之运动。

    ﹣﹣摘自 1920 年 1 月孙中山《关于五四运动》

    材料二:在二十年前的今天,由学生们参加的历史上叫做五四运动的大事件,在中国发生了,这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运动。“五四”以来,中国青年起了什么作用呢?……中国的知识青年和学生们,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他们动员组织起来,没有工农这个主力军,单靠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这支军队,要达到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是做不到的。

    ﹣﹣摘自 1939 年 5 月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材料三观察分析下列两幅图片

    材料四: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是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依据材料一及所学,分析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毛泽东和孙中山对五四运动认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结合材料三,说明中国革命的道路如何体现材料二中毛泽东的观点?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目标是什么?提出这一目标的依据又是什么?
 评卷人   得  分 
   
一.材料分析题(共1题,共0分)
删除 上移 下移
  •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期

    阶段性特征

    人物或事件

    观点或著作

    经济

    政治

    科技与文艺

    公元前5世 纪一公元前 3世纪

    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

    智者学派(普罗塔哥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古希腊工商业有较高水平的发展

    伯利克里时代及其后,雅典民主政治由盛转衰

    古希腊的史诗、戏剧、雕塑作品、史学和医学、几何等自然科学成就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珍品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

    亚里士多德

    “百科全书式 的学者”

    斯多亚学派 (西塞罗等)

    人“生而平等”

    (希腊化时代 罗马共和国  ) 一“罗马法”

    14~17世纪

    人的思想开始从基督教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

    文艺复兴 (但丁、莎士比亚等)

    肯定人,歌颂 人性

    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

    中央集权民族国家形成

    《神曲》《哈姆 雷特》《蒙娜丽莎》等

    宗教改革(路德等)

    《九十五条论纲》“信仰得救”

    17、18世纪

    “人”与“社会”的双重觉醒

    启蒙运动(洛克、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等)

    自然权利说、社会契约论、主权在民说、分权学说等

    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展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近 代代议制建设时期

    牛顿经典力学、浪漫主义文学 与艺术等

    ﹣摘编自朱能《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发展及其对文明进程的影响》

    上面是公元前5世纪一18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精神发展历程的大事年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 联的图文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