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组卷中心

卷参设置

分数:0分     题数:13

试卷信息

试卷总分:0
按题型查看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排序
  • 难度由低到高
  • 难度由高到低
一.综合题(共1小题)
排序
  • 难度由低到高
  • 难度由高到低
  • 温馨提示:
  • 1、拖拽试题题号即可调整试题顺序;
第Ⅰ卷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  分 
   
一.单选题(共12题,共0分)
删除 上移 下移
  • 1.在决定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的时候,美国总统尼克松说:“美国同新欧洲的关系非改变不可”,“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可以维持的伙伴关系,从而共同合作”。尼克松的这段话反映出(    )

    A: 欧洲经济崛起,美国控制欧洲的计划破产
    B: 西欧国家开始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 欧洲联盟成立,需要其调整全球策略
    D: 美苏争霸中受挫,迫使其调整对欧政策
  • 1.如果撰写一篇关于20世纪60、70年代的国际关系的论文,下列选题正确的是(    )

    A: 论国际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B: 由亚洲到欧洲——冷战重心的转移
    C: 由紧张到缓和——中苏关系新走向
    D: 论欧盟崛起与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 1.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其根本原因是(    )

    A:   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
    B: 日本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
    C: 日本经济实力的膨胀
    D: 日本需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 1.前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他说的“这条道路”是指(    )

    A: 政治军事结盟
    B: 经济合作
    C: 团结对敌
    D: 不结盟运动
  • 1.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基础是(    )

    A: 亚非拉诞生许多新兴民族独立国家
    B: 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在国际上处于弱势地位
    C: 新兴独立国家积极谋求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
    D: 两极格局使国际关系趋于恶化
  • 1.在不结盟运动兴起时,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攻击“不结盟”是“一种不道德的近视的概念”;苏联也预言这个运动“像走钢丝一样长不了”,这些现象说明不结盟运动(    )

    A: 是一个与美苏相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
    B: 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C: 会冲击两极格局
    D: 是美苏“冷战”加速瓦解的根本原因
  • 1.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说过:“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他所设想的“高一级的整体”最早出现是指(    )

    A: 北约组织建立
    B: 不结盟运动兴起
    C: 欧共体的建立
    D: 欧盟的建立
  • 1.英国《旁观者》评价说:“富豪可能有能力买一所豪宅,但在世界的第一张圆桌边上,钱却不易买到一个位置。”这一评价最有可能针对的是当今世界的哪一国家(    )

    A: 美国
    B: 德国
    C: 日本
    D: 中国
  • 1.历史课上,张晓明同学以流行歌曲形式诠释了二战后日美两国关系的演变:“跟着美国走——紧抓住梦的手”“多边自主外交——我要我的滋味”“命运共同体——休戚与共不离弃”。该内容反映了(    )

    A: 日本已经成为世界政治大国
    B: 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C: 美国霸权主义不得人心
    D: 世界形势的缓和
  • 1.20世纪七八十年代,欧洲提出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日本提出要“增加其政治大国的分量”,这体现出(    )

    A:   两极格局被美日欧三足鼎立格局取代
    B: 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出现
    C: 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D: 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
  • 1.右图是某同学在学习20世纪70年代世界历史的过程中制作的一幅示意图。下列对该图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西欧、日本迅速崛起,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上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B: 西欧和日本取得了同美国平等的地位,两极格局被三足鼎立局面取代
    C: 世界经济政治多极化的趋势加强
    D: 美国实力相对下降
  • 1.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这个共同体的建立使哪两个政治宿敌之间的矛盾化解(    )

    A:   英法
    B: 法德
    C: 德意
    D: 英德
 评卷人   得  分 
   
一.综合题(共1题,共0分)
删除 上移 下移
  •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50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无论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黄金外汇储备各方面所占的比重都显著下降,而西欧六国(法、西德、意、荷、比、卢)所占的比重则大大上升。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1955年西欧六国召开会议决定建立一个共同市场和逐步协调它们的社会政策……1966年7月,六国正式成立欧洲共同体)

    材料二

    1970年

    出口贸易

    黄金外汇储备

    国民生产总值

    欧共体

    885

    270.3

    4 863

    美国

    426

    117.0

    9 742

    单位

    亿美元

    亿美元

    亿美元


    1970年

    西德

    法国

    资本主义世界

    工业总产值

    37.8

    9.45

    10.1

    6.5

    100%

    出口贸易

    15.2

    6.9

    12.2

    6.4

    100%

    黄金外汇储备

    15.5

    5.2

    14.6

    5.3

    100%

    材料三  进入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导致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以上材料均摘自何春超主编的《国际关系史》

    根据材料一,概括分析西欧六国走向联合的原因。

    依据材料二、三,指出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和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要分析这种变化的政治影响。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