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沙棘( Hippophae rhamnoides)为胡颓子科沙棘属的一种落叶性灌木,广泛分布于中国西北地区,因其果实中的营养而有“天然维生素宝库”、“神奇果树”等美称,同时,也被用于水土保持和沙漠绿化。根据资料记栽,原始类型的沙棘多生长于河岸,且对温涝环境有较好的适应性,为中、湿性植物;在其它树种难以生存的强烈阳光和干旱的气候环境下,沙棘的叶也具有了典型的旱生形态(叶小,角质层厚,栅栏组织发达等)。

    沙棘木蠹(dù)蛾( Holcocerus hippophuerlaus)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沙棘事业的发展。沙棘木蠹蛾是一种害虫,为三北地区的特有种,如图为其幼虫和成虫的图片。主要危害是它的幼虫钻蛀、啃食沙棘的根和树干等部位,使其大部分被蛀空,导致沙棘整株死亡。据不完全統计,全国受害面积达13.33万公顷以上,并且呈加剧趋势。野外调查发现,不通环境条件的沙棘受害程度存在差异。

    为此,研究人员调查了同一地区不同环境条件下沙棘木蠹蛾的发生状况,研究结果如图1,据调查结果,林业技术人员针对性地进行了药物防治,且在林中扯上了粘虫板和捕虫灯诱杀成虫。此外,还在林中释放了大斑啄木鸟、苍鹰和猪獾(杂食性哺乳动物,可取食沙棘木纛蛾的幼虫)等动物,害虫消退率明显。经过科学治理,如今沙棘木蠹蛾得到了有效地控制,随着降水的增加,重新开启了荒漠的“绿时代”。

    请你根据以上资料问答下列问题

    沙棘木蠹蛾除危害中国沙棘之外,还危害以下树种,其中与中国沙棘关系最近的是____。
    文章中没们提到生态系统的成分,它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请你就上文提到的生物写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作为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能力,生态系统越复杂,此能力越强。
    由柱形图3中数据可知,对比以上三种环境条件,其中河滩边土壤含水最高,沙棘的树高生长量最大、沙棘木蠹蛾的感染率,因此抵抗沙棘木蠹蛾危害的能力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北京市怀柔区2019年九年级生物中考一模试卷
  • 2. 图是“南海子”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部分食物网简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白鹭和鲤鱼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
    B: 河蟹体内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光能
    C: 藻类体内的磷元素可出现在白鹭体内
    D: 此生态系统中获得能量最多的是白鹭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北京市大兴区2019年九年级生物中考一模试卷
  • 3.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其白昼时长可达2周。月球周围没有大气层,白天太阳的 光芒比地球明亮百倍。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月球的探索正在不断深入。

    2019年1月3日,搭载“生物科普试验载荷项目”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着陆。此次生物科普试验包含棉花种子、油菜种子、土豆种子、拟南芥种子、酵母菌和果蝇卵六种生物,放置于密封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如图1)内。载荷罐内除了6种生物 外,还有土壤、空气和18毫升水,生物生长空间为1升左右。载荷罐内有温控装置,利用 光导管吸收月球表面的自然光。预期载荷罐内将形成一个微型生态系统。

    为凸显本次生物科普试验的价值,研究人员在重庆大学开展了地球和月球的对照实 验:地面试验载荷罐与月表载荷罐规格相同,均为密闭空间。另外又设计了地面自然条 件下(开放空间)试验,对比不同条件下生物的生长发育情况。

    2019年1月3日晚23 : 50,地面试验载荷罐与月表载荷罐同步注水且罐内温度保 持一致,对照实验正式开始。注水两天后(1月5日),月表载荷罐内棉花种子萌发(如图 2)。注水三天后,地面试验载荷罐内一颗棉花种子萌发,可观察到嫩绿的子叶,另外三颗油菜种子在注水七天后萌发,几天后长出了绿油油的叶子。地面自然条件下,油菜、棉花和土豆的种子也萌发了,幼苗呈茂盛生长趋势。

    棉花成为人类在月球上种植出的第一株植物。它的出现预示着未来宇航员将有可能在太空种植农作物,进而在月球或其他星球上建立居所。

    为保证种子顺利萌发,研究人员需筛选出饱满的种子。除此外,种子还应具有的条件是
    预期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内的6种生物和将形成微型生态系统,酵母菌的作用是
    根据文中资料分析,2019年1月3日-5日,月表荷载罐内气体含量会下降。
    棉花种子在萌发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于
    如果月表、地面载荷罐内的棉花幼苗都能正常生长,10天后月表载荷罐内的单位面积棉花叶比地面载荷罐内单位面积棉花叶中有机物含量高,作出这种预测的依据是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北京市大兴区2019年九年级生物中考一模试卷
  • 4. 日常生活中有“春兰秋菊”“南橘北枳”之说,造成上述植物生活差异的生态因素依次是(  )
    A: 水分、温度
    B: 土壤、温度
    C: 光、温度
    D: 水分、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葵潭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生物第二次月考试卷
  • 5. 图为农田生态系统中两条主要的食物链,如果有人大量捕捉青蛙,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   )

    图片_x0020_100001

    A: 各种生物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B: 水稻虫害严重
    C: 蛇的数量迅速增加
    D: 田鼠的数量迅速增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葵潭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生物第二次月考试卷
  • 6. 图中竹节虫具有与树枝相似的体形,用“欺骗”的方式保护自己免遭捕食者的袭击,这是它对周围环境的(   )

        图片_x0020_136606873

    A: 影响
    B: 适应
    C: 作用
    D: 联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葵潭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生物第二次月考试卷
  • 7. 将20只生长发育状态相似的蝌蚪,平均分成A、B两组.A组饲喂少量甲状腺激素,蝌蚪的个体发育变化迅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变成了一群小型青蛙,而不饲喂甲状腺激素的B组蝌蚪则按常态发育。
    此实验说明。在本实验中B组实验起到作用。
    如果要进一步说明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还需要增加一个实验,你认为最合理的设计是
    要想在实验室观察青蛙的发育过程,适宜的培养条件是(填序号)。①适宜的温度②低温③玻璃缸密闭 ④玻璃缸敞口 ⑤未被污染的河水 ⑥自来水
    留心观察,你会发现不同环境中的青蛙的体色是不同的,但都与其周围的环境基本一致,这说明生物与环境是的。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某偏僻山区的小溪里发现有许多大型的蝌蚪,但周围青蛙却较少,同时发现当地居民大脖子病的发病率较高,由此可以推断出该地区的土壤、饮水和食物中缺少。为了防治该病,在日常的饮食中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葵潭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生物第二次月考试卷
  • 8. 针对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学生展开了相关生物学知识大讨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 螳螂和蝉的发育过程中,都没有蜕皮现象
    B: 其中包含的食物链是螳螂→蝉→黄雀
    C: 在生态系统中,蝉、螳螂和黄雀都属于消费者
    D: 蝉、螳螂和黄雀都是完全变态发育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阜阳市城南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生物第三次月考试卷
  • 9. 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隆平先生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杂交,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为解决人类的粮食危机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也因此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下图是怀化某稻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图片_x0020_100009

    该食物网中共有条食物链;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稻农在一些地块中放养一定数量的鸭子,不仅起到了灭草、灭虫增肥的作用,还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鸭粪、秸秆在稻田里最终被土壤中的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回归到大自然中,再被水稻吸收利用。可见,动物在自然界中具有作用。
    漫步田间地头,看稻浪翻滚,听蛙鸣蝉叫,这是多么美妙的诗情画意!可你知道“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中蛙鸣的生物学意义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阜阳市城南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生物第三次月考试卷
  • 10. 秋天,树木的叶片变黄并脱落是由于它们不能安全过冬。
    A: 正确
    B: 错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高炉镇普九学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第三次月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