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下列语句中说明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 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量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
    B: 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C: 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
    D: 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生物入侵者》同步练习
  • 2. “事实上许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目的的。这句话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 拟人   
    B: 举例子 
    C: 打比方   
    D: 引用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生物入侵者》同步练习
  • 3. 下列词语有错的一项是( )。

    A: 唠唠叨叨 充耳不闻
    B: 视而不见 五采斑斓
    C: 束手无策 无动于衷
    D: 在劫难逃 天衣无缝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生物入侵者》同步练习
  • 4. 课文《生物入侵者》第5段中作者不认为是“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是(      )。

    A: 是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
    B: “生物入侵者”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
    C: “偷渡”入境。
    D: 外国人故意带来的。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生物入侵者》同步练习
  • 5. 下列句子分析合理的是(    )。

    “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漂移”和“迁移”能否互换?

    A: 不能互换。 
    B: 漂移是指漂浮的物体朝某个方向移动,大陆漂浮在水面上移动。
    C: 迁移是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适合于动物。
    D: 如果互换,就不能准确表达其意,就体现不出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恐龙无处不在》同步练习
  • 6. 《恐龙无处不在》第四自然段举了青蛙、蟾蜍的例子,原因是(    )。

    A: 作者熟悉青蛙、蟾蜍。
    B: 作者喜欢青蛙、蟾蜍。
    C: 是我们熟悉的两栖动物,有代表性,简明易懂。
    D: 作者举不出别的例子。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恐龙无处不在》同步练习
  • 7. 加线多音字拼音错误的一项是(   )。

    A: 天衣无féng
    B: 隙fèng
    C: 缝缝补补féng
    D: 衣服féng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恐龙无处不在》同步练习
  • 8. 下列词语有错误的是(  )。

    A: 流逝  时间流逝   流失   水土流失
    B: 熔化  岩石熔化   融化   冰雪融化
    C: 导致  导致失败   倒置   本末倒置
    D: 漂移  大陆漂移   飘逸   白云飘逸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恐龙无处不在》同步练习
  • 9. 一小吃店打出广告:“好吃,告诉大家;不好吃,告诉我们。”但由于广告内容不是很自信,效果并不好。后经人指点,将广告内容稍作改动,便十分自信,顾客盈门。请问,是怎样改动的?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恐龙无处不在》同步练习
  • 10.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括号的作用是什么?

    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文中“撞击说”和“火山说”,引号的作用是什么?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恐龙无处不在》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