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下表是某同学在学习商朝历史时做的笔记,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                
     

     A 

     
     

     二里头遗址,反映了商朝的文明进程 

     
     

     B 

     
     

     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铸造技术的典范 

     
     

     C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D 

     
     

     武王在牧野打败商军,商朝灭亡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试卷(历社部分)
  • 2.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不断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形成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道德经》 

     材料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百姓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材料四: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熠熠生辉 , 儒道释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材料一中的“繁荣局面”被称作什么? 
    材料二体现了什么思想?是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材料三中的思想家是哪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据材料指出他认为统治者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条件是什么?  
    结合材料一至四分析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熠熠生辉”有何积极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试卷(历社部分)
  • 3. “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这里的“他”是(   ) 
    A: 秦穆公
    B: 晋文公
    C: 楚庄王
    D: 齐桓公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试卷(历社部分)
  • 4. 面对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生灵涂炭的乱局,不同流派的知识分子提出了不同的治世“药方”。秦统一的历史证明,当时社会形势下能成为“对症”的“药方”是(   )
    A: 儒家:为政以德,仁政治国
    B: 墨家:互助互爱,反对侵略
    C: 法家:提倡法治,中央集权
    D: 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温州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十校返校联考试卷(历社部分)
  • 5. 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中的“诸侯”、“列国”有关的制度是( )
    A: 禅让制
    B: 礼乐制
    C: 世袭制
    D: 分封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温岭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试卷(历社部分)
  • 6. 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体现“富国强兵”的是( )
    A: 建立县制
    B: 承认土地私有
    C: 奖励耕战
    D: 允许土地买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温岭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试卷(历社部分)
  • 7. 如图所示“中华第一鼎”因为内部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2011年3月中国国家博物馆将它更名为“后母戊”鼎。该鼎体现以下哪个朝代工匠的智慧(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温岭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试卷(历社部分)
  •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文明的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论语》

    材料二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青年毛泽东曾评价这次变法:“……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

    威……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

    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谈谈管仲是如何扶助齐桓公实现“霸诸侯”的。
    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次改革?此次改革中让新农民“喜”、旧贵族“悲”的分别是什么措施?
    材料三中青年毛泽东评价的这次变法对该国当时及未来的发展有什么重大影响?
    综合三则材料,谈谈这对当今中国发展有什么借鉴意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温岭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试卷(历社部分)
  • 9. 《礼记·礼运》认为,在“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之后,社会进入“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中国最早具备以上“小康”之世特征的王朝是(      )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嘉兴市六校联盟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素质检测试卷(历社部分)
  • 10. 【改革的气息】

    改革是一幕幕散发着时代气息的话剧,也是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都是在时代呼唤下的伟大社会实践活动。阅读材料,完成表格,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    世纪中期
    主要
    内容
    经济上 废除皇室和贵族领地及部民,由政府给予养老津贴、食禄;获得土地的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服劳役或纳布代役,交地方土产。
      ② 
     

    (注:改革后,使社会环境稳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努)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收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彊,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彊。”

    ——《史记·商君列传;李斯列传》      

    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完成表格,并推测这次改革最有可能是哪个国家什么改革?
    材料二主要体现变法的哪些措施?
    综合上述三则材料,从改革内容角度,请说说两次改革有何相似之处?
    “学史可以鉴今”从上述史料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嘉兴市六校联盟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素质检测试卷(历社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