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实验室有一瓶长期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兴趣小组对该固体的变质情况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变质情况如何?

    【查阅料】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容易变质,但不会转化为NaHCO3

    【提出猜想】猜想Ⅰ:固体未变质;猜想Ⅱ;固体部分变质。

    以上猜想是否严谨,并说明理由

    【进行实验】小丽同学为了验证猜想Ⅰ进行实验: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溶解,再向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由此她得出猜想Ⅰ正确,但其他同学很快予以否定,理由是

    【拓展提升】小组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按照如图所示装置测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实验,实验通过测量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二氧化碳密度已知)。下列关于该实验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没有加入植物油,测定结果会偏小

    B.广口瓶中的植物油和水必须装满,否则结果偏小

    C.导气管a和b必须在二氧化碳将锥形瓶中的空气排净后才能连接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抽测科学试卷
  • 2. 某化学课堂正在进行,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他们的学习并完成相关任务。

    【演示实验】老师按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加入NaHCO3粉末,点燃酒精灯,对试管预热后集中加热,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CO2.继续加热至无气体产生后撤出导管,熄灭酒精灯。

    【问题提出】实验后,同学们对试管中剩余的固体粉末产生了兴趣:剩余粉末由什么物质组成?

    【猜想假设】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对固体粉末作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NaOH;猜想二:NaOH和Na2CO3;猜想三:Na2CO3

    【实验探究】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方案一

    取适量粉末溶于水后向溶液中滴入2滴酚酞溶液,摇匀

    溶液由无色变红色

    小明根据实验现象认为固体粉末中一定有NaOH。小组讨论后,大家认为小明的结论不合理,理由是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二

    步骤一

    取适量粉末溶于水后加

    入过量的BaCl2溶液


    猜想一不成立

    步骤二

    取步骤一的上层清液加入MgCl2溶液2−3mL

    无明显现象

    猜想三成立

    【评价交流】小华认为步骤二也可以用MgSO4代替MgCl2 , 大家不同意他的观点,理由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3. 现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至ag时,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m(bg2+2NaOH═Cu(OH)2↓+2NaCl

    ③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至dg时,溶液pH>7

    ④在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整个过程中,溶液中氯元素的质量先减小后不变

    A: ②③
    B: ①②③
    C: 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4. 为研究植物呼吸作用,小科进行了以下实验:

    I.选取两份等量且生长状况相同、具有完整根茎叶的新鲜菠菜,编号为甲组和乙组。

    甲组菠菜用开水烫2~3分钟,乙组不作处理。然后将两份菠菜分别放入两个不透光且密闭的相同恒温箱中,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探头置于箱内(如图1)。

    Ⅱ.连接计算机、数据采集器和传感器探头,采集24小时装置内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数据,并自动生成两种气体浓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2和图3.(不考虑微生物呼吸作用对本实验的影响)

    实验分析与评价:

    实验中采用的箱子是不透光的,目的是
    菠菜呼吸作用所需的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是通过图4中的(填字母)进出植物体的。
    根据图2和图3可知,乙组氧气浓度先降低得快后降低得慢,二氧化碳浓度先升高得快后升高得慢,原因是随着呼吸作用的进行,装置内氧气浓度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从而导致菠菜呼吸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初中期末考试八年级科学试题卷
  • 5. 科研小组在研究某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时,选取了大小生长状况相近的同种植物若干,平均随机分成甲、乙、丙三组,置于适宜的相同环境中,测定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速率如图。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填细胞结构名称)中进行的。
    若仅考虑光合作用,该种植物更适宜在土壤含水量相对较的土壤中生长。
    在一次给植物施以等量的同种肥料后,发现甲组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速率反而有所下降,他猜想这可能是土壤溶液浓度(选填“大于”或“小于”)根毛细胞浓度,导致细胞失水造成的。

    对于影响该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小科将进一步探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初中期末考试八年级科学试题卷
  • 6. 在做“观察蚯蚓形态”的实验时,为达到实验目的,最适合的观察工具是(    )
    A: 显微镜
    B: 望远镜
    C: 放大镜
    D: 天文望远镜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抽测七年级科学试题
  • 7. 洗衣服时,小科发现肥皂泡在不断地破裂。小科觉得,肥皂泡的破裂可能与肥皂泡内气压大小有关,而肥皂泡内的气压大小可能与肥皂泡的半径大小有关。为此小科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

    ①闭合阀门3,打开阀门1和2,吹出较大的肥皂泡A闭合阀门2;

    ②打开阀门3,用同一肥皂水吹出较小的肥皂泡B,闭合阀门1;

    ③打开阀门2,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肥皂泡A变大,肥皂泡B变小。

    【实验结论】相同条件下,肥皂泡半径越大,肥皂泡内的气体压强越

    【实验反思】如果上述结论同样适用于半径达到一定值后的气球,小科就能解释用嘴吹气球时,当吹到一定程度后,越吹所需要的力越的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题
  • 8. 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在阴极射线管附近用黑纸包裹严实的相片底片发生了严重曝光,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了X射线。他的发现最初来源于(   )
    A: 调查
    B: 实验
    C: 观察
    D: 阅读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9. 随着高层建筑拔地而起,高空坠物造成的危害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某科学兴趣小组对物体从高空落到地面的破坏力进行如下实验研究:

    实验器材:1cm厚的石膏板若干、质量为50g的鸡蛋数枚。

    实验过程:无风环境下,将鸡蛋从楼上静止释放,砸中铺在草坪上的石膏板,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序号

    楼层

    实验现象

    1

    5

    鸡蛋破碎,石膏板凹陷且出现一圈圈螺旋状的裂纹

    2

    15

    鸡蛋破碎,石膏板被砸中的地方出现小坑且破裂

    3

    25

    鸡蛋破碎,发出巨响,石膏板被击穿

    实验中,鸡蛋从高空坠落的破坏力可以通过反映出来。
    实验的自变量是
    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同一物体从高空落到地面的破坏力与高度有关,高度越高,其破坏力越大。据此,请你提-条安全建议: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10. 小明发现快递配送的冷藏生鲜都装在泡沫保温箱中。为比较泡沫与棉花隔热性能的强弱,他利用温度传感器、纸板箱、棉花和泡沫制作两个完全相同的保温装置A、B,烧杯内盛有等质量的冰和等质量的水,如图甲所示。在相同室内环境下同时开始实验,测得数据绘制成图像,如图乙所示。

    除温度传感器外,本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小明通过实验发现泡沫的隔热性能比棉花强。请结合图乙信息,说明小明得出结论的证据是:
    泡沫的隔热性能很强,但专家并不建议用泡沫箱来保温食品。下列叙述支持专家观点的有________ (可多选)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温州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