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物理学中,用磁感应强度(用字母B表示)来描述磁场的强弱,它的国际单位是特斯拉(符号是T),磁感应强度B越大表明磁场越强;B=0表明没有磁场。有一种电阻,其阻值大小随周围磁场强度的变化而变化,这种电阻叫做磁敏电阻。为了探究电磁铁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小超设计了甲、乙两图所示的电路,图甲中电源电压恒为6V,R为磁敏电阻,图乙中的电磁铁左端靠近且正对图甲的磁敏电阻R;磁敏电阻R的阻值大小随磁感应强度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

    当图甲S1闭合,图乙中电磁铁的磁感应强度为0.4T时,磁敏电阻R的阻值是Ω,则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mA。
    闭合S1和S2 , 图乙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小超发现图甲中电流表的示数逐渐增大,说明磁敏电阻R的阻值变,电磁铁的磁感应强度变
    闭合S1和S2 , 图乙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保持不变,将磁敏电阻R水平向左逐渐远离电磁铁时,小超将测出的磁敏电阻与电磁铁左端的距离L、对应的电流表示数I及算出的磁感应强度B同时记录在下表中。请计算当L=5cm时,磁敏电阻R所在位置的磁感应强度B=T。

    L/cm

    1

    2

    3

    4

    5

    6

    I/mA

    10

    12

    15

    20

    30

    45

    B/T

    0.68

    0.65

    0.60

    0.51

    0.20

    综合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电磁铁磁感应强度随通过电流的增大而;离电磁铁越远,磁感应强度越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绍兴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教学质量检测(一)
  • 2. 为探究“影响弹簧受力形变的因素”,兴趣小组作出下列猜想:

    猜想一:弹簧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弹簧的长度有关。

    猜想二:弹簧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受力的大小有关。

    猜想三:弹簧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弹簧的材料有关。

    他们选择了甲、乙、丙3根弹簧作为研究对象。已知弹簧甲和丙是同种金属丝,弹簧乙是另一种金属丝,甲和乙原长均为6厘米,丙原长为9厘米,其他条件均相同。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用弹簧测力计,以不同大小的力拉。下表是实验数据记录。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甲弹簧伸长的长度(选填“大于”或“小于”)乙弹簧伸长的长度。
    要证实猜想一,需比较两组弹簧的数据。
    在弹性限度内,同一弹簧与它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起始测试试卷
  • 3. 小明做了如下实验来研究温度、光照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①取4个同样大小的花盆,分别装满同样的土壤,并编号。

    ②将一个刚出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大小相同的4块,每块马铃薯上都带有芽眼。将这4块马铃薯分别埋进4个花盆土壤中,处于适宜的、相同的深度。

    ③将这4个花盆分别放在不同的环境中(见表),进行观察并记录。

    编号

    环境条件

    1

    室温(2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

    2

    室温(20℃),黑暗中,适量浇水

    3

    低温(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

    4

    低温(0℃),黑暗中,适量浇水

    请问:

    马铃薯的这种生殖方式属于(选填“无性生殖”或“有性生殖”)
    将1号和3号花盆进行比较,可以研究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这个实验在设计上还存在一些缺陷,请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4. 据报道,高空坠物伤人事件时有发生。某专业研究小组对物体从高空落到地面的破坏力进行如下实验研究:

    实验器材:1cm厚的石膏板若干,质量为50g的鸡蛋数枚。

    实验过程:无风环境下,将鸡蛋从楼上静止释放,砸中铺在草坪上的石膏板,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序号

    楼层

    实验现象

    1

    15

    鸡蛋破碎,石膏板凹陷且出现一圈圈螺旋状的裂纹

    2

    25

    鸡蛋破碎,石膏板被砸中的地方出现小坑且破裂

    3

    25

    鸡蛋破碎发出巨响,石膏板被击穿

    实验中,鸡蛋从高空坠落的破坏力可以通过反映出来。
    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同一物体从高空落到地面的破坏力与有关。
    实验后,小科对高空落下的雨滴不会对人造成伤害感到好奇。他通过在阅资料知道:雨滴从高空落下的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与雨滴速度的平方成正比,达到最大速度后,雨滴匀速落向地面,此时雨滴自身的重力 受到的空气阻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5. 周末,小明发现爷爷果园里的苹果树、梨树、桃树都开花了。小明发现许多蜜蜂忙忙碌碌地采蜜,他好奇地跟踪了一只小蜜蜂,发现它从苹果花飞到了一朵桃花中,一会儿又飞到梨花中。小明想:这样苹果树上是不是会结出桃子呢?可事实并不是这样。于是他产生了疑问:植物体要结出果实是不是一定要授同种植物的花粉呢?

    假如他要用实验解决自己的疑问,应该提出的假设是
    实验过程中,小明选择了一些还没有完全盛开的苹果花,将这些花平均分成了A、B两组,又将这些花的雄蕊去掉了。然后,小明又分别采集了一些苹果花花粉和桃花花粉。将苹果花花粉涂在A组花的柱头上,将桃花花粉涂在B组花的柱头上。设计A、B两组实验的目的是
    这种实验不能只用两朵花,也不能只做一次实验,还不能只限于用一种植物进行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6. 小金学习了酸的性质后,对家中放置的草酸十分感兴趣,决定探究草酸晶体的化学性质。他先上网查寻,得知草酸(H2C2O4·2H2O)是一种无色晶体,熔点为101℃,易熔化成液体,受热易分解,分解时会有CO产生,接着他对受热分解的产物进行了进一步实验探究。

    猜想分解的产物

    猜想一:CO、H2O

    猜想二:CO2、CO

    猜想三:CO2、CO和H2O

    小金设计了如图装置。在A框中,小金选择乙作为晶体受热分解的发生装置,为什么不选择甲呢?请说明理由

    假设每步反应都完全,实验操作及数据如表:

    步骤

    操作

    质量/g

    1

    称量草酸晶体的质量

    m1

    2

    加热草酸晶体

    /

    3

    冷却

    /

    4

    称量装置B中试管质量增重

    m2

    5

    称量C烧杯增重

    m3

    由上述实验判断,猜想三是正确的,支持该猜想的证据是

    且m1:m2:m3=
    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图示装置还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锦绣育才教育科技集团2020年九年级科学2月问卷
  • 7. 某班同学做“硬币上有细菌和真菌吗?”的探究实验,甲、乙两组实验步骤如下表:

    甲组

    乙组

    1

    取两套一样的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贴上编号为①、②的标签

    取一套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

    2

    用无菌棉棒擦取硬币后,把该棉棒在①号培养皿中的培养基上轻轻涂抹,盖好封严,②号培养皿不做处理

    用无菌棉棒擦取硬币后,把该棉棒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盖好封严

    3

    ①号、②号两套培养皿放在室内温暖环境

    下培养,其他实验条件都保持一致

    把培养皿放在室内温暖环境下培养

    4

    每天观察一次,做好记录

    每天观察一次,做好记录

    请分析表中信息并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两组同学均对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高温灭菌的目的是
    两组同学都将培养皿放在室内温暖环境下培养的目的是
    推测甲组同学在实验中,能在号培养皿的培养基上观察到菌落。
    甲组同学通过多次重复实验,在相同编号培养皿的培养基上都能观察到菌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乙组同学的实验方法步骤不科学,原因是该组实验步骤中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 8. “扔纸飞机”是杭州市青少年科技节比赛项目。某兴趣小组同学认为:纸飞机的飞行距离除了与发射速度的大小有关外,还可能与其他的一些因素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小组成员将打印纸和旧报纸裁成不同面积的纸张,制作了相同的纸飞机若干个,利用固定在室内某一位置的简易发射器,以相同大小的发射速度和不同发射角度(发射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进行多次实验,整理相关数据如表一。

    表一:纸飞机飞行距离与发射角度关系记录表

    编号

    纸张大小

    纸张材质

    不同发射角度飞行的平均距离(米)

    15°

    30°

    45°

    18厘米×26厘米

    打印纸

    6.5

    15.8

    15.0

    8.9

    18厘米×13厘米

    打印纸

    6.4

    15.8

    15.1

    8.8

    18厘米×26厘米

    旧报纸

    5.6

    14.2

    13.2

    7.6

    表二:三架纸飞机实验要求

    纸飞机

    纸张大小

    纸张材质

    发射角度

    18厘米×13厘米

    打印纸

    15°

    18厘米×13厘米

    旧报纸

    30°

    18厘米×13厘米

    旧报纸

    15°

    结合表一信息,分析该实验中纸飞机飞行距离与发射角度之间的关系:
    若要寻找纸飞机最大飞行距离的发射角度,在上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应如何设置发射角度进行进一步实验?
    除了发射角度,根据表一的实验记录,本实验还研究了纸飞机的飞行距离与的关系。
    小组成员又制作了三架形状相同的纸飞机,用该发射器以大小相同的发射速度进行实验,实验要求如表二。若甲、乙、丙这三架纸飞机飞行距离分别为S、S、S , 请预测它们的大小关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卷
  • 9. 小明发现电脑是利用风扇来降温的,他想知道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他猜想可能与风扇的扇叶宽度、扇叶长度、扇叶倾斜角度都有关系。为此他制作了几个不同的小风扇,并用一个转速为 300 转/分的电动机分别带动这几个风扇转动,去吹动同一位置的同一纸片(下图所示)。下表为实验记录的数据:

    序号

    扇叶宽度/cm

    扇叶长度/cm

    扇叶倾斜角度 θ

    纸片被吹起的角度 α

    1

    3

    7

    30°

    30°

    2

    2

    7

    30°

    20°

    3

    3

    4

    30°

    20°

    4

    3

    7

    45°

    40°

    实验中,小科是通过观察来知道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的。
    他在分析空气流动强度与扇叶宽度的关系时,应选用序号为的两次实验数据。
    根据序号为 1、3 的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与有关。
    小明的父亲对他说:“生活中电风扇转动的速度都比较快,因此空气流动强度应与风扇的转动速度有关。”针对这个猜想,请你帮助小科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加以验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温州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测试试卷
  • 10. 为了探究NaOH的化学性质,小科将浓CuSO4溶液逐滴滴入过量的浓NaOH溶液中,滴入1~6滴CuSO4溶液时产生蓝色沉淀,但振荡后沉淀消失,形成亮蓝色溶液;继续滴加3滴CuSO4溶液,产生蓝色沉淀,振荡后沉淀不消失,但沉淀很快变黑。实验中为何出现了异常现象?小科查找资料:Cu(OH)2在室温下稳定,在70℃~80℃时可分解生成CuO。于是设计了两组实验,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实验方法与操作

    实验现象

    将少许Cu(OH)2粉末加到5mL蒸馏水中,充分振荡

    沉淀不消失

    1号试管蓝色固体不消失

    2号试管蓝色固体不消失

    3号试管蓝色固体减少

    4号试管蓝色固体消失,溶液呈亮蓝色

    实验①基于的假设是少许Cu(OH)2可溶于足量水中,但实验现象不支持假设;实验②基于的假设是,且实验现象支持假设。
    根据实验现象,可知浓CuSO4溶液与浓NaOH溶液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欲用CuSO4溶液与NaOH溶液制备稳定的Cu(OH)2蓝色沉淀,需考虑的因素有(写出两点即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