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幼苗的出土率是否与种子种植的深度有关?为研究这一问题,小科展开了相关的研究:将相似的120粒绿豆种子平均分成4组,在相同砂土中按不同的深度种植,放置在相同且适宜萌发和生长的条件下。连续观察15天,发现只有三组有幼苗先后出土,如图所示。在第15天对所有幼苗进一步观察,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种植深度

    6cm

    11cm

    18cm

    25cm

    出土幼苗数量

    29棵

    30棵

    26棵

    20棵

    未出土幼苗生长情况

    1棵种子未萌发

    /

    幼苗略有萎缩现象

    幼苗萎缩现象较明显

    幼苗叶子大小

    较大

    较小

    只有痕迹

    只有痕迹

    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当绿豆种子种植深度超过11cm后,随着种植深度的增加,幼苗的出土率将会,根本原因是
    第15天,取甲、乙、丙、丁四组幼苗各10棵,分别测定各组有机物含量,则组的有机物含量最高。
    甲组有一颗种子未萌发,可能原因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考期中考试试卷
  • 2. 慢跑堪称健身之首选,为研究普通成年人慢跑的推荐速度及步频,小丹查阅到如下资料:

    [资料1]能量代谢当量 MET是一种表示运动强度的重要指标,定义 1kg体重在 1min内消耗 3.5ml氧气的运动强度为 1MET;

    [资料2]成年人在不同步行速度下,步频的统计数据及相应的能量代谢当量如下表:

    步行速度v(km/h)

    步频f(1/min)

    能量代谢当量(MET)

    4.8

    113.06

    115.68

    4.02

    3.96

    5.6

    119.61

    123.01

    4.58

    4.58

    6.4

    126.01

    131.00

    5.46

    5.50

    一步走过的距离称为步幅,单位时间内走的步数称为步频。步行速度v与步频f步幅L之间的关系式是 v=
    小丹的妈妈体重 50kg,当她以 6.4km/h的速度步行 3.2km,共消耗了 mL氧气。请写出实验室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以及氧气的一条化学性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
  • 3. 某学习小组同学在做水火箭实验时,对水火箭的水平飞行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在容积为2000mL的可乐瓶内装上不同体积的水,每次发射的角度均为20°,向瓶内打气直至橡皮塞从瓶口冲出,使水火箭向前射出。下表是他们在实验中收集到的数据。

    容积:2000mL的可乐瓶

    发射角度

    20°

    装水量(mL)

    300

    400

    500

    600

    700

    第一次距离(m)

    18.28

    19.6

    20.95

    19.95

    16.98

    第二次距离(m)

    17.42

    20.3

    24.36

    23.36

    14.36

    第三次距离(m)

    22.33

    19.58

    21.32

    21.34

    19.34

    平均距离(m)

    19.34

    19.83

    22.21

    21.55

    16.89

    可乐瓶内的水向后喷出,水火箭就向前飞出,这一现象说明了
    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如要用该容器研究火箭的水平飞行距离与发射角度的关系,下面是某同学设计的记录表格,请你将该表格补充完整(数据记录栏空缺)。

    容积:2000mL的可乐瓶

    第一次距离(m)

    18.28

    19.6

    20.95

    19.95

    16.98

    第二次距离(m)

    17.42

    20.3

    24.36

    23.36

    14.36

    第三次距离(m)

    22.33

    19.58

    21.32

    21.34

    19.34

    平均距离(m)

    19.34

    19.83

    22.21

    21.55

    16.89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初升高名牌一级重点高中科学招生训练卷模拟训练卷(三)
  • 4. 多数情况下,要统计一个生物种群的准确数量几乎是不可能的。标志(记)重捕法是生态学家确定生物种群数量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M)全部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占总捕获数(n)的比例,估计种群的数量(N)。

    I.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hm,1hm=10000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

    雄性个体数

    初捕

    32

    32

    14

    18

    重捕

    36

    4

    18

    18

    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写出样方中种群总数(N)的计算公式
    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只/hm。事上田鼠在被捕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
    在上述调查的同时,还对样方中布氏田鼠的洞口数进行了调查(假设样方中只有这一种),平均每100m2有3.6个洞口,洞口数与田鼠数的比例关系为
    Ⅱ.某地曾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植物生长茂盛,土壤动物种类繁多。后来,由于上游地区一农药厂的污染废水排入河流,造成该地农田土壤环境持续恶化。为了调查污染废水对农田土壤动物类群的影响,在受污染河流一侧不同距离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下表。
    表:距污染河流不同距离土壤动物类群和个体数

    离污染河流的距离(km)

    0.1

    0.5

    1.0

    2.0

    4.0

    动物类群数(类)

    20

    23

    37

    50

    58

    动物个体总数(个)

    365

    665

    750

    7983

    24900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土壤动物调查一般不能采用标志重捕法,理由是
    根据上表调查结果可初步得出结论:①;②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初升高名牌一级重点高中科学招生训练卷模拟训练卷(二)
  • 5. 在学习《机械运动》一节内容后,同学们想探究纸锥下落快慢与锥角以及扇形半径的关系。他们用普通复印纸裁出3个不同规格的扇形纸片,制成了如图甲所示的3个纸锥实验中,纸锥每次从相同高度由静止释放,用秒表多次测量每个纸锥下落的时间,取平均值后记录在表格中。

    纸锥编号

    下落高度h/m

    扇形纸片半径r/cm

    剪掉的扇形圆心角θ/°

    纸锥锥角a/°

    下落时间t/s

    1

    1.9

    10

    90

    81.9

    2.20

    2

    1.9

    10

    135

    71.1

    1.84

    3

    1.9

    5

    90

    81.9

    2.20

    对于纸锥下落前的初始位置,有乙图所示的两种摆放方式,你认为正确的是(选填“A”或“B”)。
    分析表中数据,根据实验探究目的,你得出的结论是 。
    小明随后用同种纸张制成了质量相等的两个纸锥如图丙,其中4号纸锥的锥角比5号纸锥的锥角大,如果从相同的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两个纸锥,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第三次月考试卷
  • 6.   2019作3月.杭州市市场监管局联合浙江大学专家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结果来讲解如何科学“撸串”。实验人员从市场上随机购买了鸡翅,分别用电烤箱在180℃、230℃烤制10分钟、20分钟和30分钟。将鸡翅去骨,放入机器打碎。然后,加入正已烷溶剂提取苯并芘。再用旋转蒸发仪浓缩,接着通过苯并芘专用柱去除杂质。最后,通过液相色谱仪测定苯并芘含量。下表:(苯并芘又称苯并(a)芘,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致癌物)

    序号

    烤制方式

    烤制时间(min)

    苯并芘含量(μg/kg)

    1

    180℃电烤

    10

    未检出

    2

    20

    1.2

    3

    30

    1.6

    4

    230℃电烤

    10

    未检出

    5

    20

    2

    6

    30

    5.4

    7

    生鸡翅

    0

    未检出

    从本次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 。
    序号“7”这组实验起作用。
    实验人员进一步实验:在180℃的电烤炉下,鸡翅经过约18分钟烤制已烤熟,在230℃的电烤炉下,鸡翅经过约12分钟烤制已烤熟,鸡翅刚烤熟时均未检出苯并芘。从以上实验来看,能给你什么启示?  。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第三次月考试卷
  • 7. 在校园科技节上,为测出鸡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某同学称取已洗净、晾干、研成粉末的鸡蛋壳10克置于烧杯中,将烧杯放在电子天平上,往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每0.5分钟记录一次电子天平的示数,据此计算出产生气体的质量,具体数据如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时间(分钟)

    0

    0.5

    1.0

    1.5

    2.0

    2.5

    3.0

    产生气体质量(克)

    0

    1.80

    3.00

    3.60

    3.96

    3.96

    3.96

    若产生的气体全部是鸡蛋壳中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的CO2,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假定鸡蛋壳中其它成分不含钙元素,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下列哪些情况会导致实验中钙元素质量分数测量结果偏大?     (可多选)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教版科学2019年中考模拟测试卷(绍兴)
  • 8. 家庭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Na2CO3 , 为测定该食用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取40g食用碱,平均分为四份,然后分别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CaCl2溶液,实验数据见下表(假设该食用碱中不含难溶性杂质且杂质均不与CaCl2溶液产生沉淀):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食用碱的质量/g

    10

    10

    10

    10

    加入CaCl2溶液的质量/g

    20

    40

    60

    80

    生成沉淀的质量/g

    3

    m

    8

    8

    请分析表中数据回答并计算:

    m=
    实验一结束后的滤液中一定存在阴离子有(用离子符号表示)。
    计算该食用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及加入C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19年初中毕业生科学学业模拟考试试卷
  • 9. 某科学兴趣小组想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和理解水溶液中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查得相关信息:一定体积的溶液中,离子的数目越多,其离子的浓度越大。电导率传感器用于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能反映离子浓度大小。相同温度下同种溶液电导率越大,表明离子浓度越大。基于此他们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恒温条件下,向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稀Ba(OH)2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插入电导率传感器,然后滴加稀硫酸,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图中曲线甲所示。

    分析曲线甲,M点电导率几乎为零,请从离子角度分析原因

    实验二:恒温条件下,向等量同浓度的稀Ba(OH)2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插入电导率传感器,然后滴加稀Na2SO4溶液(呈中性),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图中乙曲线所示。分析曲线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实验三:恒温条件下,向等量同浓度的稀Ba(OH)2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插入电导率传感器,然后滴加Nac1溶液,请在图中画出溶液电导率变化曲线

    交流与反思;通过以上实验的比较分析,让我们对溶液中复分解反应实质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即  。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一模试卷
  • 10. 密度计能竖直浮在水面上,而漂浮在水面上的竹筷一般都是横躺着,家里的台灯底座中的材料比较“重”,生活中的这些现象引起了小科的思考。

    【实验】小科同学设计了探究实验。如图所示,他制作了甲、乙、丙三块物重、底面积和外形完全相同的圆柱体,在圆柱体的不同位置嵌入质量相同的铁球。如图,将它们依次放在木板上(圆柱体不滑动),慢慢转动木板,直至圆柱体翻倒,记录木板转过的角度。

    实验次数

    1

    2

    3

    嵌入的铁球离圆柱体底部的高度

    角度θ

    较大

    试分析回答:

    小科在实验中是通过观察什么现象来体现物体的稳定度的?
    分析相关实验记录内容,该实验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
    小科思考后认为一个物体的稳定度可能还跟底面积有关,小科这样的假设是基于生活中的经验和现象,请你列举一例:
    为了探究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请将还需选用的物体模型绘制在图丁中。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一模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