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为了测定校舍建筑工地上石料中CaCO3的质量分数,该校某科学兴趣小组先将石料粉碎,然后称取4份,分别逐渐加入到4份稀盐酸中(石料中的杂质不参与反应)。 待反应停止后,所测数据记录如下:

    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石料质量(g)

    25.0

    25.0

    50.0

    50.0

    稀盐酸质量(g)

    120

    150

    250

    100

    CO2气体质量(g)

    8.8

    8.8

    18.8

    8.8

    先将石料粉碎的目的是
    表中有一次测定的数据有明显的错误,错误的是第次测定。
    25.0g石料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盐酸的质量是g。
    计算该石料中CaCO3的质量分数。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测试试卷
  • 2. 从微观上看,化学反应是微观粒子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4.4g某碳氢化合物(化学式为CxHy)在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部分物质的分子数随反应过程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时刻,O2和CO2的质量相等  
    B: 该反应生成的水分子数目为3n  
    C: 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之比为22:9  
    D: 反应结束后,密闭容器内剩余氧气的质量为3.2g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测试试卷
  • 3. 某班同学按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同学们先按图1的方式实验,将盐酸加到碳酸钠粉末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实验中,大家进行了两次称量,有四个小组得到下列表格数据,其中有问题的两组数据是(填序号)。
    同学们又按照图2的方式实验,当天平平衡后,挤压胶头滴管逐滴滴入盐酸,最终天平的状态是(填序号)。

    A

    B

    C

    D

    盐酸加入Na2CO3粉末前称量/g

    85.3

    82.8

    84.8

    86.5

    盐酸加入Na2 CO3粉末后称量/g

    85.3

    80.6

    83.2

    87.8

    A.左盘高   B.右盘高   C.保持平衡

    该实验中通过化学反应新生成的物质有(填序号)。

    A.HCl    B.CO2     C.CaCO3      D.Ca(OH)2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测试试卷
  • 4. 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用加热KClO3和MnO2混合物的方法制取O2 , 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变化如图所示。请计算:

    制取O2的质量是多少克?
    原混合物中KClO3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测试试卷
  • 5. 中国古代化学工艺历史悠久、成就卓越,是劳动人民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
    东汉《神农本草经》曾记载石胆“能化铁为铜”。叙述的是用硫酸铜和铁反应制取铜,这是湿法炼铜的最早记载,此反应属于(填反应类型)。
    西晋《蜀都赋》中有“火井沈荧于幽谷,高焰飞煽于天垂。”描写的是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时的现象,请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检测试卷
  • 6. 为测定某有机物的组成,往如图装置中先通入一段时间干燥的氮气,再将6.4g样品在氧气中燃烧后的产物(样品无剩余)依次通过装置A、B、C、D(装置中涉及的每步反应均反应完全),结果发现装置A增重7.2g,装置C增重8.8g。试分析:

    装置A中利用了浓硫酸的
    如果燃烧产物中含有一氧化碳,则装置B中的现象是
    列式计算装置C中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检测试卷
  • 7. 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粉(仅含不溶于酸的杂质),所加锌粉的质量与产生气体的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求:

    此过程中产生氢气的最大质量是克。
    锌粉中锌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检测试卷
  • 8. 一瓶氢氧化钠固体,因不慎敞口放置了一段时间,已经部分变质。科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测定该瓶试剂变质的程度,他们在知识回顾的基础上,依次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知识回顾: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Na2CO3和H2O;CaCO3不溶于水。

    第一步:取该瓶中的试剂20g加水配置成溶液;

    第二步: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第三步:过滤、干燥、称量,生成沉淀为5g。

    若该瓶试剂中的Na2CO3质量分数为A,则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A),原因是
    计算该20g试剂中含有杂质Na2CO3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检测试卷
  • 9. 已知NaHCO3在270℃时完全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2NaHCO3Na2CO3+H2O+CO2↑);而Na2CO3受热不分解。现有某工厂生产出的一批NaHCO3产品中混有少量的Na2CO3 , 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测定该产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设计了下列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样品 测定生成CO2的质量。

    本实验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C中盛放的物质是
    若把分液漏斗中的稀硫酸改为稀盐酸,在其他操作正确的情况下,(填“能”或“不能”)准确测定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方案二:样品测定剩余固体质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①取一只洁净的坩埚,质量为21.2克。向其中加入样品,称得总质量为41.2克;

    ②加热盛有样品的坩埚;

    ③将坩埚充分冷却,称量坩埚和剩余固体的质量;

    ④多次重复步骤②和③至恒重,称得坩埚和剩余固体的总质量为35.0克。

    实验时需要重复“加热、冷却、称量”操作多次,其目的是
    根据题意,可计算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检测试卷
  • 10. 氯气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l2═NaClO+NaCl+H2O,其中生成的次氯酸钠(NaClO)易溶于水,为“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现向某100g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氯气,使之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的溶液质量为107.1g。请计算:
    参加反应的氯气质量为g。
    反应生成次氯酸钠的质量(请写出计算过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检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