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如图,把一盆番茄植株放在钟罩内,再把含放射性碳的二氧化碳依图中导管所示输入罩内,1天后把进气阀关闭。然后把番茄植株移出,洗去土壤,用仪器记下根系的放射性碳的剂量。再把这些根烘干,切成小块,放到养着饥饿金鱼的不带放射性物质的金鱼缸内,4天后,把金鱼从缸中取出,经检测发现鱼组织内放射性碳超过正常水平。请回答:

    该实验主要研究生态系统的    
    设置该实验的对照实验,正确措施应是    
    放射性碳首先必须进入叶片内经过光合作用转化成有机物,然后才能通过叶和茎的韧皮部中的运输到根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2. 为了帮助农户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农技专家进行了相关研究及指导。如图A、B、C表示某植株叶片中三个不同的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农作物栽种过程中,需要合理施肥。农技专家建议多施用农家肥,以提供植株生长所需的 (选填“无机盐”或“有机物”),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图中A过程进行的场所是
    在农业生产中移栽幼苗时,尽量选择阴雨天,这是为了减弱作用,从而提高移栽幼苗的成活率;
    为了探究湿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农技专家在大棚中将生长状态一致的植株平均分成3组,置于不同相对湿度的环境中,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每天中午12:30测定各组植株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确定其光合作用速率(用“二氧化碳吸收量的相对值”表示)。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实验组

    1组

    2组

    3组

    实验处理

    相对湿度(%)

    17

    27

    52

    实验结果

    光合作用速率

    11.1

    15.1

    22.1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要提高该农作物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3. “黄梅时节家家雨”,阴雨天光照强度低。同学们提出问题:在阴雨天的光照条件下,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吗?他们选用天竺葵在黑暗房间内进行探究实验。据题意回答问题:
    实验前,先将天竺葵放在黑暗房间一昼夜,目的是耗尽叶片原有的
    光照一段时间后,要判断见光部分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检验方法是给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然后观察是否变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4. 某科学小组为探究绿色植物在维持碳一氧平衡中的作用,设计了如图一所示的密闭透明的实验装置(此实验忽略温度等因素对装置内气体体积等的影响) :将图一装置放在室外培养 24 小时,连接氧气检测仪,测得装置内一昼夜氧气浓度的变化曲线如图二。

    请据图分析作答:

    分析图一和图二可知,随着时间推移,红墨水滴的位置在一天中 时移动到 最右端(填数字) 。该植物在一天中积累了有机物,依据是曲线中A 点低于 点(填图中字母) ;
    请写出图二中AF 段该植物一直进行的生理活动的文字表达式:
    若用图一装置继续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水分,则对该绿色植物进行的处理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试卷
  • 5. 如图是“检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前应将两支长势相同的枝条进行暗处理
    B: 甲乙两装置中加入的清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应等量
    C: 甲乙装置均需要同样光照
    D: 叶片经过处理后滴加碘液,甲中叶片不变蓝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试卷
  • 6. 农民伯伯在耕作过程中也会不自觉地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农耕问题,下列措施与其依据或目的不一致的是(    )
    A: 给农作物松土——有利于根部的呼吸
    B: 白天为大棚作物补充二氧化碳——增强光合作用
    C: 幼苗移栽时少留一些叶——降低蒸腾作用
    D: 为提高产量对果树皮环割——阻止有机物通过导管向下运输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嘉兴市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素质考试试卷
  • 7. 下列为一生长着大量绿藻的池塘一天内池水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晴天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6:00和18:00)(    )
    A:
    B:
    C:
    D: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嘉兴市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素质考试试卷
  • 8. 课外活动课上,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植物的生长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要求大家分组进行探究。某小组讨论后认为可能有三个因素会影响植物生长,并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方案。(说明:所用的花盆和植物相同,“+”的数量表示浇水量的多少或光照时间的长短)

    花盆编号

    土壤种类

    浇水量

    光照时间长短

    1

    壤土

    +++

    +++

    2

    壤土

    +++

    ++++

    3

    砂土

    +++

    +++

    4

    壤土

    ++++

    +++

    在科学实验中,当实验结果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时,必须控制好变量。1、2号花盆的其他因素都是相同的,唯一不同的因素是
    仔细分析1号与3号花盆的实验设计,你认为他们所要探究的问题是
    由于土壤的结构不同,因此它们的保水、通气等能力也是不同的。如果我们向2、3号花盆中同时浇一定量的水,则从盆底流出水分较多的是花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舟山市定海五中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6月月考试卷
  • 9. 为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其中碳酸氢钠溶液可维持瓶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将该装置放在25℃的光照环境中,实验开始时,针筒的读数是0.2毫升,毛细管内的水滴在位置X。30分钟后,需要将针筒的读数调至0.8毫升,才能使水滴仍维持在X的位置。据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若用瓶内氧气的增加量来表示光合作用速率,该植物25℃时的光合作用速率是毫升/时。
    用瓶内氧气的增加量来表示的光合作用速率,比植物实际的光合速率要低,原因是
    如果光照强度不变,将温度提高至35℃,30分钟后,将针筒读数调至0.6毫升,才能使水滴维持在X的位置。氧气增加量减少的原因是:温度升高,植物加快,导致植物叶面气孔关闭。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宁波市2022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科学试卷
  • 10. 温室能透光保温,是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现代农业设施。图甲为某作物在一定条件下CO2吸收量及产生量与温度的关系(CO2吸收量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 ,图乙为该作物在适宜条件下有机物的量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面积的数量,此值越大,表示植物叶片交错程度越大)

    根据图甲可知,当温室温度处于40℃时,该作物CO2吸收量为0,其原因是
    图乙中,阴影部分表示
    为提高温室内作物的产量,根据图甲中和图乙的信息,写出合理的栽培措施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第十二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科学第二次模拟检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