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下图甲表示春季晴天某密闭大棚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图乙为棚内植物各时吸收CO2的速率,假若一昼夜6时日出,18时日落。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一昼夜中CO2浓度最高和最低的时间点分别是a时和b时,此时间点的含义是
    在植株正常生长情况下,理论上你认为图甲中的B点有机物应C点(填“等于”、“大于”或“小于”)。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时间点是
    若10时的气温与夜间相同,则棚内植物10时的光照下,1h光合作用利用的CO2量为
    假设一昼夜中12时光照最强,请在乙图中补画出12时至24时的CO2吸收速率曲线。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舟山市定海二中2021-2022学年九年级科学中考考前押题卷
  • 2.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吸收或释放二氧化碳的量来表示。如图,某植物恒温30时,处于不同光照强度下在单位时间内CO2吸收量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或释放量   。

    写出A点对应的生理活动的文字表达式
    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那么,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时,图中曲线上的A点将向移动(填“上”或“下”)。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舟山市金衢山五校联考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第二次学业水平模拟试卷
  • 3. 如图是某绿色植物叶片的物质进出图,该示意图能表示下列的哪项二氧化碳 (生命活动( )

    A: 光合作用
    B: 呼吸作用
    C: 蒸腾作用
    D: 向性运动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2022年科学第二次中考适应性考试试卷
  • 4. 甲、乙两种植物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光照强度为0时,甲和乙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同
    B: 光照强度为a时,乙不进行光合作用
    C: 光照强度为c时,甲和乙合成的有机物量相同
    D: 光照强度为d时,可表明甲更适合强光照下生长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十一中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第三次模拟检测试卷
  • 5. 我阳水稻种植衣闲期,常在稻田里种植紫云英,如图所示。待其开花后,将其全株翻到七壤中,即翻耕“紫云英还田”。

    资料1:紫云英是一种豆科植物,根系中有大量固氮菌,固氮菌擅长从空气中固氮,

    资料2:紫云英还田后土壤中有机物含量提高,不仅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也能提高参与碳、氮、磷等养分转化的酶活性,从而改善土壤养分状况。

    资料3:紫云英掩埋后形成的腐殖质能与土壤颗粒形成团粒结构,改善土壤结构。

    结合以上资料分析“紫云英还田”能有效提升水稻田的产量的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十一中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第三次模拟检测试卷
  • 6. 两株基本相同的植物,分别置于透明的玻璃罩内,如图甲、乙所示。在相同自然条件下,测得一昼夜氧   气释放速率分别如图丙、丁曲线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b 段曲线下降的原因是光照不足
    B: cd 段曲线下降的原因是二氧化碳的量不足
    C: 一昼夜后,甲中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比乙少
    D: 两株植物的光合作用只发生在 6~18h 这一时间段内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宁波市兴宁中学2022年九年级中考科学三模试卷
  • 7. 下列科学实验或活动中,所用实验材料或用具不能达到使用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或活动)名称

    实验材料(或用具)

    使用目的

    A

    绿叶在光照下制造淀粉

    酒精

    脱去叶片叶绿素

    B

    种子呼吸释放二氧化碳

    澄清石灰水

    检验二氧化碳

    C

    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碘液

    检验淀粉是否被催化分解

    D

    观察鱼尾血液微循环

    低倍放大镜

    观察鱼尾毛细血管中血液的流动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慈溪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初中期末考试试卷
  • 8. 宁波宁海发现密花鸢尾兰,这是浙江省首次发现的新纪录植物。它的叶片较小,两侧扁平,像肥厚的小刀片,2- 3片组成一个小植株,像极了微缩的鸢尾。它的花极小,在长约2厘米的肉质花序上,密密麻麻地镶嵌着几十朵没有花柄的小花(如图甲所示),组成了穗状花序。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所示是植物的营养器官
    B: 该生物能通过呼吸作用储藏能量
    C: 该生物体的细胞中均含叶绿体,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 该生物的叶片虽小,却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等多种生理活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慈溪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初中期末考试试卷
  • 9. 某科研小组研究大棚内作物种植密度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强度的关系(研究过程中保持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其他因素不变),得到下面坐标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在梅雨季节,某地持续出现多阴寡照的天气,主要影响了图中的作用,导致作物生长缓慢,长势较弱。
    当种植密度大于m7作物将减产,原因是
    在种植黄瓜、丝瓜等有藤作物时,人们常在每株作物的旁边插立一根小竹竿,让作物沿着小竹竿向上攀爬生长,这样做的目的是 , 促进光合作用,提高作物产量。
    该小组还发现温度与植物生长有密切关系。为探究这一问题,该小组将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实验结果如表(mg/h表示毫克/小时):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如果连续12小时光照,在连续12小时黑暗,则温度控制在℃时,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华东师大版科学竞赛试卷
  • 1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室内种植植物,不仅可以净化空气,而且还能陶冶情操。

    小明设置两层花盆,如甲图,内层花盆底部开孔,将多余的水流入外层花盆与内层花盆之间储存,可以几个月不用浇水。但浇水量超过图中水位线会引起烂根的原因是
    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植物的一些根从孔里钻出伸入外盆的水中,小明认为这一现象还不能说明植物根具有向水性的理由是
    为了研究植物的耐阴性,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室内培养,将A、B植物分别放置在遮光和不遮光两种环境下,设置其他条件完全相同,并在适合生长的环境里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乙:以上结果表明B植物更适应室内栽培的原因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南马镇初级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