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用微粒的眼光看世界”,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思想方法。试根据以下材料,结合你所学知识,简要回答问题:

    材料一:微波炉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微波穿透食物达5cm深,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产生高频率震动,并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量,达到运动式加热或烹饪食物的目的。

    材料二:一滴水里大约有15万亿亿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

    材料三:某同学在课后做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10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块糖,立即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水平线,过一会儿发现糖块溶解,液面比原来水平线降低了。

    _x0000_i1027

    ①材料一说明:

    ②材料二说明:

    ③材料三说明:

    ④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请谈谈你对“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这句话的认识:

    在科学学习过程中,常常要用到分类的方法,利用分类的方法学习科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有①人体呼出的气体;②五氧化二磷;③酒精;④液态氮;⑤四氧化二氮;⑥固体二氧化碳;⑦氩气;⑧澄清石灰水。用序号填空:含有氮分子的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学期 6.1构成物质的微粒(第2课时)
  • 2. 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后面的横线上:
    A、分子间有空隙
    B、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分子很小
    气体很容易被压缩
    贮存在衣箱里的卫生球逐渐变小
    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学期 6.1构成物质的微粒(第2课时)
  • 3. 发生车祸时,汽车安全气囊内的气体发生器会根据信号指示产生点火动作,点燃固体燃料生成气体并向气囊内充气,使气囊迅速膨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固体被点燃产生的气体的分子间空隙较大,导致气囊体积膨胀
    B: 该过程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C: 固体被点燃时,温度升高,使产生的气体的分子运动加快,分子体积增大
    D: 该过程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学期 6.1构成物质的微粒(第2课时)
  • 4.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氨气溶于水生成氨水,氨水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_x0000_i1025

    【进行实验】图Ⅰ是课本中某个探究实验,几分钟后该实验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其中烧杯乙的作用是;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

    【实验改进】老师对图Ⅰ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Ⅱ所示),并进行了以下操作:

    ①取一长条形滤纸,等距离滴加无色酚酞试液;②将滴加了无色酚酞试液的长条形滤纸放入一洁净的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③向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浓氨水。

    【分析讨论】按照改进后的实验,几分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拓展延伸】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图Ⅰ、图Ⅱ所示装置虽能证明分子的性质,但不能证明影响分子性质的因素,于是又设计了如图Ⅲ所示的装置。

    _x0000_i1026

    在U形管的两个管口分别放入卷成筒状的棉纱布,并用橡皮塞塞紧。用注射器吸取2mL酚酞试液从橡皮塞慢慢注入棉纱布上,使其润湿,从另一管口插入吸取了2mL浓氨水的注射器。按此方法再组装好另一套相同的装置,将其中一套装置的下端放入热水中,并同时向两支U形管中注入浓氨水。

    ⑴按照图Ⅲ所示的装置进行操作,几分钟后看到的现象是,该现象说明了

    ⑵图Ⅲ所示的实验方法相对于图Ⅰ所示的实验方法,具有哪些优点:①;②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学期 6.1构成物质的微粒(第2课时)
  • 5. 碰碰香是一种常见的室内盆栽植物,因触碰后可散发出令人舒适的香气而得名,其香气具有提神醒脑、驱避蚊虫的作用。

    碰碰香受到外力触碰时会释放香味,这种现象属于植物的性。
    在室内其他地方也能闻到碰碰香散发的香味,是因为
    碰碰香的香味物质中含量最多的是柠檬烯,其化学式为C10H16。计算:

    ①柠檬烯中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②柠檬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浙江省台州市2020年中考科学试卷
  • 6. 茶是人类健康的饮品之一,联合国将今年5月21日定为首个“国际茶日”。
    茶园是一个生态系统,能保持相对稳定,除人的作用外,还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有关。
    在泡茶过程中,会闻到茶特有的香气,这是因为分子
    茶氨酸(C7H14N2O3)是茶树特有的一种氨基酸。茶氨酸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浙江省温州市2020年中考科学试卷
  • 7. 用力将端面已锉平的两块铅柱紧压在一起,然后将它们悬挂起来,并在下方挂一重物,发现两铅柱不分开(如图甲)。对此现象,小金有疑惑:两铅柱不分开的原因是大气压力造成还是其他引力造成?于是小金将图甲所示的铅柱与重物固定在一个玻璃钟罩内(如图乙),逐渐抽出钟罩内的空气。

    在抽气的过程中钟罩内气体的压强(选填“逐渐变小”“一直不变”或逐渐变大”)。
    如果在抽气过程中,钟罩内两铅柱分开了,则(选填“能”或“不能”)确定图甲所示的两铅柱间有其他引力存在
    如果在抽成真空时,钟罩内两铅柱也不分开,则(选瑣“能”或“不能”)确定甲图甲所示的两铅柱间有其他引力存在。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2020年中考科学试卷
  • 8. 取一滤纸条,等间距滴入10滴紫色石蕊试液,装入玻璃管中,然后从玻璃管的两端同时放入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并迅速封闭两端管口,很快可观察到管内有白烟产生,待白烟消失后还可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浓氨水和浓盐酸都属于易挥发性物质
    B: 该过程中没有化学反应发生
    C: 所有气体分子的运动速率都相同
    D: 图示黑点表示石蕊试液变成了红色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上学期 第2章 酸与碱单元试卷
  • 9.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中难以达到目的的是(    )
    A: 检验甲烷燃烧有CO2生成
    B: 干燥氧气
    C: 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D: 稀释浓硫酸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2020年科学各类高中招生文化模拟考试二模
  • 10. 将两块相同的方糖分别投入到两个质量相同,温度不同的装水烧杯中,发现温度高的烧杯中方糖消失的快,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方糖吸收热量熔化了
    B: 方糖的消失是分子热运动的结果
    C: 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快
    D: 方糖的分子大小保持不变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观成实验学校2020年九年级6月科学二模测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