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柿子晾晒成柿饼的过程中,表面会出现柿霜(如图)。为了探究影响柿子出霜量的因素,某科研小组利用电子天平、恒温鼓风干燥箱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同种新鲜柿子60个,削去表皮。

    ②按一定方式处理成含水量为高、中、低的三类柿子,每类20个。

    ③再将含水量高的柿子均分成四组,分别对每组的柿子揉捏0、1、3、5次,另两类柿子处理同上。

    ④然后将12组柿子一同置于3°C下冷藏,观察并记录50天后柿子表面的出霜情况如下表。

    出霜情况

    含水量

    揉捏次数

    0

    ++

    +

    1

    +++

    ++

    3

    ++++

    +++

    5

    ++++

    +++

    注:表中“+“越多表示出霜量越多。

    含水量高、中、低分别指处理后的柿子质量占鲜重的1/3、1/4、1/6。

    本实验探究出霜量的影响因素有
    利用上述提供的器材制备一个实验中含水量高的柿子应如何操作?
    根据实验结果,生产中为了得到更多的柿箱,最合理的制作建议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2022年初中科学毕业升学考试模拟检测(一模)试卷
  • 2. 日常生活中,我们买水果都会仔细挑选果皮完好无损的,我们知道水果在果皮损伤后容易腐烂,那么水果的果皮究竟有什么作用呢?针对这一疑问,请以苹果为实验材料,按照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完成“探究水果果皮的作用”的实验。

    ⑴提出问题:

    ⑵作出假设:果皮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⑶设计方案:选择果皮完好无损的大小相同的同种类型的苹果2个,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 B组将果皮都戳破,将两组苹果放在相同环境中一段时间后观察。

    ⑷实施方案:按设计的方案,每天观察两次,看哪组苹果先腐烂。

    ⑸预期结果(现象):

    ⑹得出结论:果皮具有保护作用。

    ⑺交流与评价:有同学认为实验应取多个相同的苹果进行重复实验。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舟山市普陀二中2021-2022学年九年级4月科学月考卷
  • 3. 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于研究温度对凝乳酶催化乳汁凝固的影响。先将凝乳酶和乳汁分

    别加入两支试管,然后将两支试管放入同一水浴环境中持续15min(图1),再将凝乳酶和乳汁倒入同一试管中混合,再次保温(与混合前温度保持相同,图2),并记录凝乳酶所需要的时间。在不同温度下重复多次实验,结果如表:

    装置

    A

    B

    C

    D

    E

    F

    水浴温度T(℃)

    10

    20

    30

    40

    50

    60

    凝乳时间(min)

    不凝固

    7.0

    4.0

    1.5

    4.0

    不凝固

    实验中凝乳酶的活性高低通过来体现;
    根据表格数据,(填“能”或“不能”)得出凝乳酶催化乳汁凝固的最适温度为40℃的结论;
    若实验中省略了图1步骤,直接将凝乳酶和乳汁混合并保温,实验结果会不准确, 原因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稠州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
  • 4. 疫苗接种被认为是医学科学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疫苗研发的主要阶段包括:分离获得毒株→制成疫苗→动物实验→临床试验→审批上市。那么如何评价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呢?

    【探究目的】探究疫苗X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动物实验】

    实验方案:实验过程中,B组注射的是
    实验结果:仅A组小鼠的血清中检测到相应的特异性抗体,两组小鼠的其余生理和生化指标说明疫苗X对小鼠是安全有效的。
    交流反思;有研究者认为,通过小鼠实验筛选出的疫苗,还需要用灵长类动物(如猴)实验评估疫苗,进一确认安全有效后,方可进行临床试验。从进化角度分析,支持用灵长类动物实验评估疫苗的理由是
    【临床试验】疫苗X的生产上市还需要经过三期的临床试验:

    分组

    志愿者

    患病数

    疫苗组

    10000人

    8人

    安慰剂组

    10000人

    160

    结果分析:III期临床试验在疫区招募了20000名志愿者,试验结果如表所示,则该疫苗保护率是

    注:疫苗保护率=(安慰剂组患病率一疫苗组患病率)÷安慰剂组患病率。

    【社会参与】接种疫苗是对抗新冠疫情最有效的防范措施。当接种疫苗达到一定比率后就可以建立起免疫屏障,阻断疫情蔓延,因此接种疫苗不仅是为了个人的健康,更是为了全社会的健康。我们每个公民都应尽打快打疫苗。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舟山市定海七中2021-2022学年九年级科学适应性考试试卷
  • 5. 在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取4个罐头瓶编号1-4号,每一瓶底放6层餐巾纸,每一瓶中放3粒菜豆种子于餐巾纸上。

    步骤二:将1-4号瓶做了如下不同的处理,5天后取出观察到如下实验现象。

    编号

    处理方法

    实验现象

    1

    不做处理

    盖上瓶盖

    放入25℃的培养箱中

    不萌发

    2

    不做处理

    盖上瓶盖

    放入5℃的培养箱中

    不萌发

    3

    向瓶中加水至餐巾纸湿润

    盖上瓶盖

    放入5℃的培养箱中

    不萌发

    4

    向瓶中加水至餐巾纸湿润

    盖上瓶盖

    放入25℃的培养箱中

    萌发

    请你根据步骤和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菜豆种子萌发时,首先吸收水分,子叶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种子萌发长成幼苗,幼苗的茎和叶是由种子中胚的发育而来。
    本实验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小英进行1号和4号实验对比研究的方案设计时,基于的假设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金华市义乌佛堂镇中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册科学期中测试试卷
  • 6. 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盛有无菌培养基的培养装置设计了探究“洗手能否减少手上的细菌和真菌数量”的实验,请分析回答问题。

    培养器皿

    A

    B

    C

    实验步骤

    配制牛肉汁培养基,高温灭菌后待用

    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前的手心取样,然后涂抹到培养基表面

    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后的手心取样,然后涂抹到培养基表面

    用无菌棉棒直接在培养基表面涂抹

    将A、B、C三组培养皿放人适宜温度的培养箱中培养,每天定时观察、记录,直到菌落不再增加为止

    实验结果

    许多菌落

    少数菌落

    与真菌相比,细菌细胞内没有实验步骤①中高温灭菌的目的是
    C组在此实验中起作用。
    实验步骤②,用无菌棉棒对手心取样时,A、B两组取样面积要求是否相同?(填“是”或“否”)。
    C组的实验结果理论上应该是
    依据本实验的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教版科学七下第1章质量评估试卷
  • 7. 生物能否自然发生?历史,上科学家们曾经做过许多实验。

    雷迪的实验:如图甲,将两块相同的肉,放到两个一样的瓶子内。一个瓶口封上纱布,苍蝇不能进入;另一个瓶口敞开,苍蝇能进入。一段时间后,没有封纱布的瓶内有了蛆。

    尼达姆的实验:如图乙,将煮沸的肉汤放入一瓶内,立刻用软木塞盖住。几天后,打开瓶子,发现肉汤中滋生了微生物。

    斯帕兰扎尼的实验:如图丙,将肉汤放入瓶子后,直接将瓶口烧成封闭。第一次加热至沸腾2 min,几天后肉汤中仍发现微生物。第二次加热至沸腾1 h,几天后,肉汤中没有发现微生物。

    巴斯德的实验:如图丁,将肉汤放人曲颈瓶,加热至沸腾1 h,几天后,肉汤中未发现微生物。

    回答下列问题。

    雷迪实验中,用两个瓶子做实验的目的是
    尼达姆的实验,(填“能”或“不能”)支持生物会自然发生的观点。
    斯帕兰扎尼的实验对尼达姆实验的改进是基于的猜想。
    若把巴斯德实验中的瓶颈在A处折断,几天后,曲颈瓶中 (填“会”或“不 会”)出现微生物。
    通过斯帕兰扎尼和巴斯德的实验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产生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教版科学七下第1章质量评估试卷
  • 8. 我国近三分之二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近年来,一些农田受到了重金属镉的污染。水稻籽粒中的镉含量及稻谷产量会受到土壤镉浓度的影响吗?有必要在镉污染农田全面停止水稻种植吗?科研人员选择了48个品种的水稻对此展开了研究,结果如下:

    不同镉浓度土壤中水稻籽粒镉含量及稻谷产量(48个品种的水稻平均值)

    土壤镉浓度(毫克/千克)

    籽粒镉含量均值(毫克/千克)

    稻谷产量均值(克/盆)

    0.68 (中度污染)

    0.022

    121.37

    2.01 (重度污染)

    0.213

    129.85

    (农作物镉含量国家安全标准值: 0.2毫克/千克)

    实验时每个品种都要设置一个相同大小的实验区,而不是每个品种一株水稻植株,原因是
    实验结果表明,土壤镉浓度增加会导致水稻籽粒中的镉含量(选填“增加”或“减少”),稻谷产量。(选填“会”或“不会”)降低。
    研究发现某些水稻品种具有富集镉的作用,土壤中的镉离子主要通过水稻根尖的吸收进入植物体内。
    已有研究表明,有的水稻吸收镉能力弱,有的水稻吸收镉能力强,且这两类水稻都有一定的种植价值。请你选择一种并说明其种植价值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2022年初中科学毕业升学模拟检测(二模)试卷
  • 9. 某中学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后,开展“各种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影响”的探究活动。他们采集了一定数量的青蛙受精卵,以化肥、洗涤剂作为污染物,在鱼缸中进行实验观察。

    ①他们作出的实验假设是:各种污染物会降低青蛙受精卵的孵化率。

    ②在3个鱼缸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并编号1、2、3;在1、2号鱼缸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化肥、洗涤剂。

    ③把青蛙受精卵分成三等份(各100粒),分别放入上述鱼缸中,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孵化。

    回答下列问题。

    青蛙的有性生殖方式为(填“卵生”或“胎生”);青蛙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等阶段。
    该实验方案中对照组的编号是
    实验时需要定时观察记录的内容是
    支持上述假设的实验结果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教版科学七下阶段性测试(一)
  • 10. 蚕结茧时不吃也不动,一般会结出厚薄均匀的茧,但是有时也会结出厚薄不均匀的“薄头茧”,影响了蚕茧的出丝率。某研究性学习兴趣小组为了寻找出现“薄头茧”的原因,5月份进行了一次探究实验,9月份又进行了重复实验,实验分为三组,三组的光线处理不同。实验结果见下表。

    “薄头茧”所占百分比的统计表

    分组处理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实验记录

    光线明亮

    而不均匀

    光线明亮

    而均匀

    光线暗而均匀

    实验Ⅰ(5月份)

    15.48%

    7. 5%

    4.92%

    实验Ⅱ(9月份)

    17.17%

    8.85%

    4.50%

    总平均发生率

    16.33%

    8. 18%

    4.71%

    请根据上述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该小组作出的假设是 。
    在这一实验中,除要控制蚕的年龄、大小、实验时间相同外,还要控制其他实验条件相同,请你举出其中的一个:
    通过本实验,你认为该如何降低“薄头茧”的发生率?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教版科学七下阶段性测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