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小阳和小乐在操场上玩耍时发现水平抛出的几个物体落地时间有差异,善于观察的他们想到水平抛出物体的这个“落地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思考讨论后他们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与抛出物体的质量有关;

    猜想二:与水平抛出的速度有关:

    猜想三:与水平抛出点的离地高度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他们从探究实验室借来能控制发射速度 的弹射器、两个质量不同的小钢球、刻度尺、电子秒表等实验器材,依照科学学习中的科学方法,在老师的帮助下按照如图所示的方法进行了实验探究,得到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

    实验

    序号

    钢球质

    量m/kg

    抛出点离地

    高度h/m

    水平抛出的

    速度v/(m/s)

    落地时

    间t/s

    落地点与抛出点

    的水平距离x/m

    1

    10

    2

    1

    0.64

    0.64

    2

    20

    2

    1

    0.64

    0.64

    3

    10

    2

    2

    0.64

    1.28

    4

    10

    4

    2

    0.91

    1.82

    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为了验证猜想三,应选用实验序号为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可以得出实验结论:水平抛出的钢球落地时间与有关,与无关。同时还可得出“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与有关”的实验结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中泰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
  • 2. 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它会繁殖并形成菌落(如图)。某实验小组欲检测A、B两种抗生素的杀菌作用,下列实验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中泰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
  • 3. 为了探究酸、碱性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小徐所在兴趣小组利用蒸馏水、1%淀粉溶液、稀释的唾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碘液等材料进行如图实验,图中序号表示各实验步骤的次序。

    同组的小金认为小徐的甲、乙、丙实验中的步骤②③顺序应该全部调换,你如何评价?
    正确操作后,小徐观察到甲试管呈蓝色,而乙试管没有出现预期的蓝色。他想:为什么乙试管不呈蓝色?他推测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或者乙试管中液体碱性太弱。在老师的帮助下,他证实了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且乙试管中液体碱性强度足以控制酶的催化作用。请你对乙试管没有出现蓝色作出一种合理的猜测
    修正实验后操作,观察到只有丙试管不变蓝,则实验结论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天杭教育集团承华思远学部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学情调研试卷
  • 4. 为了研究铝对鱼类的毒性及解毒方法,有人设计了以下5组实验:第①组将鱼放在正常的池水中,其余四组分别将鱼放在含铝的池水中,其中在②③④组中分别加入从不同树叶中提取出的汁液。定时观察,结果如图所示,依据图示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叶的汁液加速了鱼的死亡
    B: 三种叶的汁液对鱼都有毒性,且不同的汁液的毒性不同
    C: 三种叶的汁液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铝对鱼类的毒害
    D: 松的汁液解毒效果最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仙居县白塔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5. 下面是某同学在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食”的实验设计。

    材料用具:一截劈开的竹筒(长15 cm)、一只蚂蚁、一杯浓糖水、一杯清水、一个放大镜、两支滴管。

    实验步骤:

    ①在竹筒的两端,分别用两支滴管各滴上一滴浓糖水和一滴清水,将一只蚂蚁等距离放在两滴水之间(如图)。

    ②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

    请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本实验的假设是
    本实验的变量是
    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

    预测一: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清水一端或停留在原处不动或不定向爬动,则不能说明蚂蚁喜欢甜食。

    预测二: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浓糖水一端取食,则说明

    本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仙居县白塔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6.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理由是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在经历190次失败之后,在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青蒿素的成功发现,告诉我们在科学探究中应积极(    )
    A: 调查
    B: 实验
    C: 观察
    D: 思考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仙居县白塔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7. 300年前,意大利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房间里挂了许多铃铛,然后让蝙蝠在房间中自由飞行,第一次未对蝙蝠有任何限制,铃铛未响;第二次蒙住蝙蝠的眼睛,铃铛也未响;第三次塞住蝙蝠的耳朵,房间中的铃铛响了。下列问题中不是该实验所研究的是(    )
    A:   蝙蝠飞行时是靠什么躲避障碍物的
    B: 眼睛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
    C: 耳朵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
    D: 铃铛是怎样发声的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仙居县白塔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8. 小梦在参观养鸡场活动中,发现鸡舍内总亮着灯。他对此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通过查阅资料发现鸡的产蛋率与温度、光照时间、光照强度、饲料的种类、饲料的用量等有关,于是设计了如下

    实验:

    组别

    实验材料

    鸡舍内安装的灯泡(光照强度)

    饲养条件

    光照时间

    产蛋率

    A

    大小、长势相近的产蛋鸡6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20只

    10个3W,光线均匀

    18h/天

    85%

    B

    10个4W,光线均匀

    18h/天

    91%

    C

    10个4W,光线均匀

    12h/天

    81%

    为保证实验结论的科学性,每组对照实验中只有一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相同。表格内的饲养条件中(写出一个即可)等都要相同。
    通过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结论:鸡的产蛋率与等有关。
    小思实验后联想到:与鸟一样,也通过产卵繁殖后代,卵表面有卵壳的另一个动物类群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水头学区两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联考试卷
  • 9. 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

    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

    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

    答:

    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值

    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cm

    单层

    79

    78

    82

    80

    73

    84

    84

    82

    81

    80

    83

    双层

    20

    23

    24

    24

    24

    25

    22

    22

    21

    25

    23

    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来反映的。

    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10月份月考试卷
  • 10. 在柿子成熟的季节里,果农们在柿子还未完全成熟的时候就进行了采摘,怎样才能使柿子早点成熟呢?小西同学做了下面的实验,并对实验结果做了记录。

    他选了30只大小接近、成熟度相近的同种柿子,分三组,每组10个,分别放在三个相同的纸箱中,往第一个纸箱中另加了2个成熟的苹果;第二个纸箱放在温度稍高的地方;第三个纸箱只放10个柿子,放在与第一个纸箱相同的地方。观察柿子的颜色和软硬来比较是否成熟。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操作方法

    达到成熟所需时间

    第一组

    另加2个成熟苹果

    7天左右

    第二组

    温度稍高

    10天左右

    第三组

    不作处理

    将近22天

    小西同学探究的问题是
    实验中,第三组的作用是
    请你帮助小西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10月份月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