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2009年8月以来,整治酒后驾车行为在全国进行。林子的爸爸对此却不以为然,为了说服爸爸,林子和爸爸一起做了一个“测定反应速度”的实验。实验操作如下图,实验结果如下表:

         饮酒量

    测定次数

    A

    不饮酒

    B

    饮一杯啤酒

    C

    饮二瓶啤酒

    第一次

    24.4

    27.2

    48.7

    第二次

    25.5

    29.2

    53.0

    第三次

    25.1

    30.0

    51.3

    测量平均值

    25

    28.8

    51

    注:表中测量值为林子松开直尺后,爸爸尽快用拇指夹住直尺时手指所在的位置的刻度值,单位为厘米(cm)。请分析回答:

    林子和爸爸想要研究的问题是   
    实验结果表明:饮酒会影响人的反应速度,且饮酒越多,人的反应速度越
    实验中只对爸爸一人进行了测量,测量数据还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可以通过增加___来改进实验,增强可信度,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酒后驾车的危害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余姚市“兰江杯”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素质测试试卷
  • 2. 疫情期间进入公共场所都要进行体温检测,如图甲所示,常用的手持式体温枪是靠接收人体发出的(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 来进行测温的,居家体温测量可采用水银体温计,如图乙所示的水银体温计所测得体温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宁波市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试卷
  • 3. 周日张丽同学帮助妈妈去市场买菜,发现包心菜的叶子是绿色的,里面的叶子是白色的。经仔细观察,她又发现大葱和韭菜埋在地下的部分是白色的,露出地面的部分却是绿色的。张丽同学提出这样的问题,叶绿素的形成与光照有关吗?于是她用家里的蒜

    瓣为实验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研究。

    针对张丽同学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假设是:
    张丽将相同数量的蒜瓣分别栽种在甲、乙两个花盆中,然后将甲花盆放在下,乙花盆放在完全密闭的纸箱中,定时观察记录蒜苗叶子的颜色;
    假如张丽的假设是正确的,请你预测实验现象:
    在设计这个实验中,实验的变量是,设计两个装置的目的是进行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嘉兴市六校联盟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素质检测试卷
  • 4. 天花和牛痘的故事是科学探究中一次成功的案例。
    18世纪前,天花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的传染病,但医生琴纳发现,养牛场的挤奶女工没有人患天花。后挤奶工告诉他,她们挤奶时也会被感染牛痘(牛天花),但很快会痊愈,以后她们就不会再得天花了,于是琴纳产生一个想法(如图),这属科学探究环节。

    1796年5月的一天,琴纳从一位挤奶女工的手上取出微量牛痘脓浆,接种到一个男孩的手臂上。不久,种痘的地方长出痘疱,接着痘疱结痴脱落。一个多月后,琴纳在这个男孩手臂上再接种人类的天花痘浆,竟没有出现任何天花病症。这个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
    琴纳的假设被证实了,人类也从此获得了抵御天花的有效办法--种牛痘。不过从今天的医学研究来看,你认为琴纳的研究存在什么问题?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嘉兴市六校联盟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素质检测试卷
  • 5. 某组同学在探究光对蚯蝴影响的实验时,拟定了以下实验计划,不正确的是(    )
    A: 提出问题:光会影响蚯蚓的分布吗?
    B: 作出假设:光会影响蚯蚓的分布
    C: 设置变量:设置黑暗潮湿和明亮干燥两种环境
    D: 实验对象:10条大小相似的健康蚯蚓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太炎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阶段性测试试卷
  • 6. 如下图一所示,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李小乐同学发现蝗虫在休息时,胸腹部总是不停地收缩和舒张,李小乐想:蝗虫的呼吸器官难道集中在胸腹部吗。于是,他进行了下列探究:

    第一步:在草地上抓了6只生理状况相似的蝗虫,随机平分为甲、乙两组。

    第二步:取6支相同规格的试管,装满水,分成两组。

    第三步:将甲组蝗虫的头部浸没在水中,乙组蝗虫的胸腹部浸没在水中(如图二所示)。

    第四步:观察现象,记录蝗虫死亡的时间。

    请分析以上实验步骤,并回答下列问题:

    本实验中,李小乐的假设是
    为什么李小乐每组用3只蝗虫进行实验而不是1只?答:
    李小乐实验中所用蝗虫为什么要生理状况相似,试管的规格要相同?答:
    若发现到的现象,则可以证明李小乐的实验假设成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太炎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阶段性测试试卷
  • 7. 以下是某同学开展探究活动的几个步骤,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明发现池水中有小白点在浮动,仔细看了很久。    ②他想这事什么生物呢?

    ③是取出一滴池水,做成破片标本,用显微镜观察。  ④原来是草履虫。

    以上叙述中,属于提出问题的是,属于进行试验的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朝晖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阶段性测试试卷
  • 8. 下雪天,当路面出现积雪是,环卫工人会往雪上撒盐或沙。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为此,同学们展开了讨论:有人认为这样做可能会增大汽车与地面的摩擦;也有人认为这样做可能会加速冰雪的熔化。就上面这些同学的观点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个环节(    )
    A: 提出问题
    B: 建立假设或猜想
    C: 获取事实与证据
    D: 检验与评价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期中阶段性测试试卷
  • 9. 如下图一所示,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王飞同学发现蝗虫在休息时,胸腹部总是不停地收缩和舒张,王飞想:蝗虫的呼吸器官难道集中在胸腹部吗。于是,他进行了下列探究:

    第一步:在草地上抓了6只生理状况相似的蝗虫,随机平分为甲、乙两组。

    第二步:取6支相同规格的试管,装满水,分成两组。

    第三步:将甲组蝗虫的头部浸没在水中,乙组蝗虫的胸腹部浸没在水中(如图二所示)。

     

    第四步:观察现象,记录蝗虫死亡的时间。

    请分析以上实验步骤,并回答下列问题:

    本实验中,王飞的假设是
    为什么王飞每组用3只蝗虫进行实验而不是1只?答:
    王飞实验中所用蝗虫为什么要生理状况相似,试管的规格要相同?答:
    若发现到的现象,则可以证明王飞的实验假设成立。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三墩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阶段性测试试卷
  • 10. 盛夏来临,人们又为“怎样才能晒不黑”而犯愁,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 “好奇实验室”为此检测了若干衣服的防晒效果。

    检测方法:先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测算出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算出透射到光纤探头上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计算出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衣服材质

    衣服布料层数

    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1

    天蚕丝

    1

    12%

    2

    2

    5%

    3

    化纤

    1

    28%

    4

    2

    14%

    5

    全棉T恤(白色)

    1

    7%

    6

    全棉T恤(黑色)

    1

    4

    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该实验是通过比较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
    比较实验1、2或3、4得到的结论是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三墩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阶段性测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