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为了探究“赤霉素对大豆植株高矮特性的影响”,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生长正常、大小相同的大豆幼苗25株,测量高度后,置于按科学标准配制的培养液中,放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

    ②每天喷洒用清水配制的赤霉素溶液。

    ③20天后测量25株大豆的高度,计算平均高度。发现平均高度增加了。

    实验结论:赤霉素有促进大豆植株增高的作用。

    请指出小明同学的设计方案一处不足:
    本实验主要采用什么科学方法?
    测量25株大豆计算平均高度,而不是“1株”的高度,因为
    请你再提出一个可能影响大豆植株高度的因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灵溪学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
  • 2. 对多名马拉松运动员研究发现,在比赛后,运动员的肠道中Vellolella细菌(以下简称v菌)的数量明显增加,说明运动能影响肠道中的V菌数量,那么V菌是否也会影响运动能力?

    实验1:将V菌接种到A组小鼠肠道中,结果这些小鼠在特制的跑步机上跑的时间明显延长。(进一步研究发现,乳酸是V菌唯一的营养来源,代谢转化产物是丙酸盐,乳酸堆积会引起局部肌肉酸痛,影响运动能力,那么V菌对运动能力的影响,是通过分解消除乳酸起作用,还是乳酸消除后产生的丙酸盐起作用呢? )

    实验2:在B组小鼠肠道内滴注一定浓度的      , 重现了实验1的结果。(这表明肠道内V菌通过乳酸消除后产生的丙酸盐来改善运动能力,而运动又能使肠道内V菌数量增加,所以要加强训练以提升运动能力。)根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1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2空白处应填
    若要得出长期运动会增加肠道中V菌数的结论,请以长期运动的人和久坐的人为例,写出预测的结果: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灵溪学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
  • 3. 我们要像科学家一样进行探究,下列对探究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猜想和假设可以不受限制,随意猜想
    B: 平时注意身边的物理现象,善于提出问题
    C: 收集数据要实事求是,不能随意改动数据
    D: 分析论证要相信科学,不要迷信权威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灵溪学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
  • 4. 为探究“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①将一节用过的五号电池碾碎,浸泡在 1000 mL 清水中 3 天,过滤得到电池浸出液。

    ②四只鱼缸分别贴上 A、B、C、D 标签,并在鱼缸中都加入 5000 mL 清洁无污染的河水。

    ③在A、B、C、D 四只鱼缸中,依次加入 50 mL、100 mL、200 mL、400 mL 的电池浸出液。

    ④再向各鱼缸中分别加入三条大小和生活状态相似的小金鱼,定时喂等量同种饲料,观察并记录情况。结果如表:

    组别

    A

    B

    C

    D

    所加浸出液的体积(mL)

    50

    100

    200

    400

    小鱼存活的时间(天)

    15

    12

    7

    1

    根据以上设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该小组提出的问题是:
    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水中电池浸出液的浓度越大,金鱼存活的时间就越
    由此,该小组同学得出结论:废电池对生物有影响。你认为他们的结论够严谨吗? 为什么?
    请你对如何处理废电池提出合理的建议: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宁波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11月月考试题
  • 5. 保存不当的食品和衣物表面很容易发霉,那么霉菌的生活受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呢?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实验探究(如表),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实验处理

    将烤干的橘皮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 放在 25 ℃环境中

    将新鲜的橘皮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 放在 25 ℃环境中

    将新鲜的橘皮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 放在 0 ℃环境中

    实验结果

    不发霉

    发霉

    不发霉

    A: 甲与乙两组实验探究的问题是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B: 甲与丙两组实验的结论是霉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
    C: 该实验提示我们,低温和干燥有利于食品的储存
    D: 霉菌和细菌结构上的不同是霉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宁波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11月月考试题
  • 6. 某同学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下大豆种子,并设计了如下的实验。从该实验可知:他所探究的影响大豆发芽的因素是(   )

    花盆

    光照

    温度

    向阳处

    20 ℃

    充足

    向阳处

    20 ℃

    不充足

    A: 阳光
    B: 空气
    C: 温度
    D: 水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宁波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11月月考试题
  • 7. 某同学为了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设计了如右表所示的对比实验。其他同学看了该实验设计后,提出下列修改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

    加入的物质

    1号试管.

    2号试管.

    稀淀粉糊(毫升)

    2

    2

    新鲜唾液(毫升)

    -

    2

    蒸馏水(毫升)

    2

    -

    恒温处理(15分钟)

    37℃

    0℃

    碘液(滴)

    2

    2

    A: 1号试管不应加入2毫升蒸馏水,而应该加入2毫升新鲜唾液
    B: 2号试管不应加入2毫升新鲜唾液,而应该加入2毫升蒸馏水
    C: 2号试管应该保持在37C环境中进行恒温处理
    D: 1号试管应加入2毫升新鲜唾液,并保持在0℃环境中恒温处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4.2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三)
  • 8. 某同学想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他进行了三种处理,如图所示:Ⅰ.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①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Ⅱ.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②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Ⅲ.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③号试管中,不搅拌。

    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 是一组对照实验。
    若将3支试管都放入37℃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滴加碘液并摇匀,最终会发现号试管不变蓝 ,这是因为
    ①和②号试管都进行了充分搅拌,这相当于口腔中的作用。
    ①号试管和②号试管进行对照实验,是为了探究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4.2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三)
  • 9. 新鲜菠萝果肉中的菠萝蛋白酶能引起口腔刺痛感。为研究盐水对菠萝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取6支相同的试管,编号1 -6,各加入5毫升鲜榨的含菠萝蛋白酶的菠萝汁,再按下表分别添加物质,置于37℃的温水中保温。20分钟后测定蛋白酶活性,并计算其相对活性。数据如下:

    编号

    1

    2

    3

    4

    5

    6

    试管中所添加的物质

    5毫升1%NaCl溶液

    5毫升3%NaCl溶液

    5毫升5%NaCl溶液

    5毫升7%NaCl溶液

    5毫升9%NaCl溶液

    蛋白酶相对活性

    100%

    88%

    69%

    94%

    88%

    80%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为了形成对照,表格中“★"处的内容是
    实验表明,不同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都能抑制菠萝蛋白酶的活性。上述实验中,抑制作用最强的NaCl溶液质量分数为
    因为酶的活性与有关,该同学认为菠萝用热水浸泡后食用,刺痛感也可能减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4.2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三)
  • 10. 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光照对蚯蚓生活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其中需要修改的内容是(  )  

    蚯蚓数量

    光照条件

    温度

    土壤

    20只

    阴暗

    适宜

    一层湿土

    20只

    明亮

    适宜

    一层干土

    A: 蚯蚓数量
    B: 光照条件 
    C: 温度
    D: 土壤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余姚市“兰江杯”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素质测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