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为探究山核桃外果皮提取物是否有防护辐射损伤的作用,某研究小组设计如下实验:  ①将生长发育状态相似健康的未接受过辐射的10只小鼠分成5组,分别标记为甲、乙、丙、丁、戊;

    ②甲、乙、丙三组每天分别注射15g/mL、9g/mL、3g/mL三种不同浓度的山核桃外果皮提取物10mL,丁、戊两组每天分别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③5组小鼠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15天后,甲、乙、丙、丁4组小鼠分别用相同剂量的γ射线辐射处理,戊组     ▲   

    ④实验第5天,提取各组实验动物的血液,分别用SOD活性测定仪器测定各组实验动物血液中SOD的活性(注:实验动物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简称SOD,其活性可作为确定防护辐射损伤作用效果的标志),记录、统计分析各组实验数据。 请根据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完善上述实验步骤中空格内的有关内容
    预期的实验结果与结论:若甲、乙、丙三组SOD的活性与丁组接近,且明显低于戊组,说明由核桃外果皮提取液防护辐射损伤的作用。(选填“具有”或“不具有”)

    请指出该实验设计的不足:。(写出一点即可)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三次月考试卷
  • 2. 小科家经常出现蟑螂,他想:蟑螂是如何寻找食物的呢?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在一个纱罩内分别放一堆糖和一堆木屑,将两只蟑螂中的一只剪掉触角,另一只没剪,并将它们同时放入纱罩内。小明发现没剪触角的蟑螂很快就找到了糖,而剪掉触角的蟑螂则在里面乱撞。
    小科在进行实验前所作的假设是
    在纱罩中放入没剪触角的蟑螂是起作用。
    小明的实验设计还不够完善,请提出改进措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宁波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册科学教学质量检测考试(二)
  • 3. 下表列举了法拉第《蜡烛的故事》中涉及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

    选项

    问题

    对问题的回答

    A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

    B

    火焰为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C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与火焰中的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的明亮程度

    D

    火焰不同部位的温度高低如何比较?

    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掠过,观察纸张的变色情况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宁波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册科学教学质量检测考试(二)
  • 4. 果胶是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之间的主要成分之一。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在果汁生产中应用果胶酶可以提高出汁率和澄清度。请你完成以下有关果胶酶和果汁生产的实验课题。

    操作顺序

    项目

    烧杯1

    烧杯2

    往烧杯中加入苹果泥

    20ml

    20ml

    注入果胶酶溶液

    2ml

    0ml

    注入蒸馏水

    0ml

    2ml

    在恒温水浴中保温,并用玻璃棒不时搅拌

    10min

    10min

    课题1:验证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

    按表格所示实验方法及步骤,最后获得两份苹果汁。根据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

    预测实验现象为                                 

    课题2:探索果胶酶催化果胶水解适宜的pH。

    参考课题1中实验操作,在完成“①5个烧杯中各加入20ml苹果泥;②5支试管中分别注入果胶酶溶液;编号、编组”之后,有下面两种操作:

    方法一:将试管中果胶酶溶液和烧杯中苹果泥混合,把混合液pH分别调至4、6、7、8、10。

    方法二:将试管中果胶酶溶液和烧杯中苹果泥的pH分别调至4、6、7、8、10。再把pH相同的果胶酶溶液和苹果泥相混合。

    预测实验现象为

    课题2:探索果胶酶催化果胶水解适宜的pH。

    参考课题1中实验操作,在完成“①5个烧杯中各加入20ml苹果泥;②5支试管中分别注入果胶酶溶液;编号、编组”之后,有下面两种操作:

    方法一:将试管中果胶酶溶液和烧杯中苹果泥混合,把混合液pH分别调至4、6、7、8、10。

    方法二:将试管中果胶酶溶液和烧杯中苹果泥的pH分别调至4、6、7、8、10。再把pH相同的果胶酶溶液和苹果泥相混合。

    你认为哪种方法更为科学,请说明理由:
    如果用曲线图的记录实验结果,在现有的条件下,当横坐标表示pH,纵坐标表示果汁体积,实验的操作和记录是比较切实可行的。根据你对酶特性的了解,在下图中选择一个最可能是实验结果的曲线图: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天台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三次阶段测试试卷
  • 5. 小宇同学就酸雨对植物的生长有没有影响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制定计划并实施。

    ①在一个花盆里播种10粒大豆种子,等它们长成幼苗后做实验。

    ②向食醋中加清水,配制成“模拟酸雨”。

    ③向花盆里的大豆幼苗喷洒“模拟酸雨”,每天一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几天后,花盆中大豆幼苗全部死亡。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此实验中小宇同学提出的问题是

    作出的假设是

    根据小宇的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

    有人认为小宇的实验没有说服力,为什么?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 6. 小明做了如下实验来研究温度、光照、水分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①取4个同样大小的花盆,分别装满同样干燥的土壤,并编号。

    ②将一个刚出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大小相同的4块,每块马铃薯上都带有芽眼。将这4块马铃薯分别埋进4个花盆土壤中,处于适宜的、相同的浓度。

    ③将这4个花盆分别放在不同的环境中(见表),进行观察并记录。

    编号

    环境条件

    1

    室温(2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

    2

    室温(20℃),黑暗中,没有浇水

    3

    低温(0℃),光照充足,没有浇水

    4

    室温(20℃),黑暗中,适量浇水

    5

    低温(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

    请问:

    将1号和5号花盆进行比较,可以研究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花盆进行比较,可以研究光照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这个实验在设计上还存在一些缺陷,请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嘉兴市秀洲片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三次联考试卷
  • 7. 生长激素能促进生长发育,生长激素类药物的说明书上标明的用法为注射。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生长激素能否口服?”设计了如下方案:

    ①将30只体长、体重相近的幼年小白鼠,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

    ②甲组定时饲喂普通食物;乙组定时饲喂等量添加了生长激素的普通食物;丙组定时饲喂等量普通食物并注射生长激素。

    ③重复步骤②的操作,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小白鼠的体长和体重。

    人体的生长激素是由分泌的,甲组在实验中起作用。
    一段时间后,比较各组小白鼠的体长和体重的平均值:丙组的数值最大,甲组和乙组的数值相比丙组都明显较小且基本相等,则该实验的结论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坦头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学情调研试卷
  • 8. 为了探究酸雨(pH≤5.6的降水)对农作物幼苗生长的影响,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挑选了籽粒饱满、大小一致的1000粒绿豆种子,随机均分10组,置于10种不同的pH环境中,在25℃恒温箱中培养。1周后测定绿豆幼苗的株高,结果如表所示。
    pH 3.0 4.5 5.6 6.0 7.0 7.5 8.0 9.0 10.0 11.0
    株高( cm ) 5.0 6.5 8.1 12.0 12.8 8.7 7.5 5.5 5.2 5.1
    绿豆在植物分类上属于(填“裸子植物”或“被子植物”)
    小明同学认为实验中观察1000颗种子的萌发与生长太麻烦了。能否将1000颗种子改为10颗种子进行实验?判断并说明理由
    据图表可知,酸雨对绿豆幼苗的生长具有作用(填“抑制”或“促进”)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湖州市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联谊会质量调研试卷
  • 9. 二氧化碳气体既是温室效应的元凶, 又是一种潜在的碳资源。实验室里,科学家已成功利用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 一种简单有机物)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 二氧化碳塑料” 。该新型塑料在投入工业生产前, 以下不是科学家重点考虑的问题是(   )
    A: 如何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效率
    B: 新型塑料是否可降解
    C: 新型塑料的化学性质是否稳定
    D: 新型塑料生产是否影响碳循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乐清育英学校初中分校(实验B班)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8下2-4章)
  • 10. 某中学科学兴趣小组在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这一实验时,准备了实验所需的材料用具:生长状况一致的天竺葵、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清水、小烧杯、碘液、透明的钟罩(玻璃罩)等,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请回答:


    实验前,应将甲、乙装置中的天竺葵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目的是让天竺葵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以免影响实验结果的科学性。
    将甲、乙装置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然后从甲、乙装置的天竺葵上各取一片叶子,放入 中隔水加热,取出后用清水冲洗再滴碘液,观察叶片的变化。
    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若把乙装置内的清水换成澄清石灰水,并将乙装置放在黑暗的环境中,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可以证明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的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乐清育英学校初中分校(实验B班)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8下2-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