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夏天买回的豆腐,存放时间稍长就会变质.有同学提出,在水里加入适量的盐,再将豆腐浸泡在其中,就能延长保鲜时间.小明为了探究这一方法,设计了如下实验: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问题:

    小明提出的探究问题是
    设置乙实验的作用是
    你从该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
    豆腐变酸的原因是
    根据所学知识,再提出一种延长豆腐保鲜时间的方法:
    用盐水浸泡豆腐,就是用高浓度盐溶液抑制的活动或使之死亡,从而达到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目的.
    本探究实验的变量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3)
  • 2. 小明家的村东有一条小河,小时候他经常看到河里有小鱼、小虾.可是近几年河里逐渐没有了这些鱼和虾,就连河边的稻田中也看不到小螃蟹.小明一直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河中会没有了鱼和虾?”生物课上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后,他决定通过探究实验来解开这个疑团.现在请你也参加这个探究活动,与小明共同制定实验计划.
    你提出的问题是
    你做出的假设是
    你设计的实验方案:

    ①准备两只同样的鱼缸,其中一缸放入村东河水,另一缸放入

    ②在每只鱼缸中各放入10条该村同种且大小相近健康的小鱼.

    ③把两只鱼缸放入(填“不同”或“相同”)的环境中,用同一方法饲养.

    ④观察小鱼的生长情况,记录实验结果.

    讨论:

    ①实验中取两只鱼缸的目的是

    ②该实验的变量是

    ③步骤中为什么放10只小鱼而不是1只小鱼?

    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3)
  • 3. 2016年4月9日下午,以PM10为首要污染物的浮尘袭击了北京,致该市大部分地区PM10浓度爆表.PM10是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也称可吸入颗粒物或飘尘.看到以上新闻的王明想到:(甲)PM10会不会引起呼吸道疾病呢?(乙)于是,他准备了20只体型及健康状况相同的老鼠,并将它们平均分为A、B两组,使A组生活在含有PM10的空气中,使B组生活在洁净空气中;(丙)一段时间后,A组老鼠大部分患有呼吸道疾病,B组老鼠身体健康.请据此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中,甲步骤属于科学探究方法中的
    请你写出王明可能做出的假设
    王明给A、B两组老鼠提供的环境除空气质量不同外,其他的环境条件应该(选填“相同”或“不同”).
    由丙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若王明只选取两只老鼠,分为A、B两组进行实验,则王明得出的结论(选填“可靠”或“不可靠”).
    为了使实验更具说服力,王明需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3)
  • 4. 日常生活中,生物制品“酶”应用非常广泛,加酶洗衣粉就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有关,请你探究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去污能力有无差别,完成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实验:①材料用具:普通洗衣粉、加酶洗衣粉,布等

    ②探究方案:a..b.

    预期结果及结论:

    a..b.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3)
  • 5. 台湾最近爆出了食品添加有毒塑化剂的案件,事件牵涉很多食品,饮料、果酱、益生菌粉都有牵连.塑化剂或称增塑剂、可塑剂,是一种增加材料的柔软性等特性的添加剂.专家称,塑化剂的毒性远高于三聚氰胺,还广泛分布于各种食物内.与塑化剂或类似物质接触较多的人群中(例如从事PVC塑料生产行业的人),肿瘤、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其中的女性易发生月经紊乱和自然流产,男性的精子活性也似乎受到了影响.针对这一报道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用与人类基因组成相似的小白鼠作为实验对象进行相关探索.步骤如下:

    A组

    B组

    雄鼠数量

    1

    1

    实验处理

    正常饲料

           饲料

    实验现象

    该小组提出的问题是:
    实验应选择两只雄鼠.
    B组的饲料应采用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小组成员发现A组雄鼠生活正常,B组雄鼠出现精子数降低、精子活性下降.由此可得出结论:塑化剂(填“会”或“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该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3)
  • 6. 探究实验一般都需要设置对照,而对照实验必须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请你举例说明什么是单一变量原则.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3)
  • 7. 请利用如下材料,设计一个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模拟实验,并作出分析.

    【实验材料】:4m2的红、绿、拜3种颜色的纸板各一块,数量相等、活力相近的绿蝗虫3组(每组约50只),家鸡3组(每组3只).

    ①提出问题】:什么环境中的蝗虫不易被鸡发现?

    ②【作出假设】:

    ③【实验方案】:

    a.将3组家鸡和3组绿蝗虫分别放到红、绿、白3种颜色的纸板上.

    b.每隔2min统计一次剩余的蝗虫数量,共统计10分钟,并统计结果填到设计好的表格.

    ④【预期实验结果】:

    ⑤【结果分析】:蝗虫的身体呈绿色是一种,是生物的结果.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3)
  • 8. 明明在网上看到一则报道:“木糖醇是桦树皮的一种提取物,可用做口香糖的甜味佐料.饭后咀嚼5分钟以上含有木糖醇的口香糖能抑制造成龋齿的细菌的生长.”于是明明想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证实这种说法正确与否,他做了如下设想:首先他邀请了6位龋齿患者参加了实验,然后把6人分为三组,一组在饭后咀嚼木糖醇口香糖,一组用含山梨醇的口香糖(用山梨醇增甜),一组作为空白对照.观察他们的实验结果.

    你知道明明该如何进行他的探究实验吗?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设计实施方案

    ①制备6个相同的富含细菌生长所需营养成分的培养基并编号.

    ②把这6个培养基同时高温灭菌,目的是

    ③用6个棉签分别擦取参与者的口腔内部,然后在不同的培养基上轻轻涂抹.此步骤相当于细菌、真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哪一个步骤?

    ④把各个培养皿放在.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菌落的情况.

    预测结果,得出结论

    ①如果6个培养皿中菌落数量大致相同,则说明

    ②如果使用木糖醇口香糖的一组菌落数量远远低于对照组和使用山梨醇口香糖的一组,则说明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3)
  • 9. 请利用如下材料,设计一个探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模拟实验,并进行分析.

    实验材料:4m2的红、绿、拜3种颜色的纸板各一块,数量相等、活力相近的绿蝗虫3组(每组50只),家鸡3组(每组3只).

    ①提出问题:什么环境中的蝗虫不易被鸡发现?

    ②作出假设:

    ③设计实验方案:

    a.将3组家鸡和3组绿蝗虫分别放到红、绿、白3种颜色的纸板上,变量是

    b.每隔2min统计蝗虫剩余的,共统计10min,并统计结果填到设计好的表格.

    ④实施实验.

    ⑤预期实验结果:

    ⑥结果分析:蝗虫的身体呈绿色,这是一种保护色,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⑦结论:生物能适应环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3)
  • 10. 请利用如下材料,设计一个探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模拟实验,并进行分析.

    实验材料:4m2的红、绿、白3种颜色的纸板各一块,数量相等、活力相近的绿蝗虫3组(每组50只),家鸡3组(每组3只).

    提出问题:什么环境中的蝗虫不易被鸡发现?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方案:

    ①将3组家鸡和3组绿蝗虫分别放到红、绿、白3种颜色的纸板上.

    ②每隔2min统计蝗虫剩余的,共统计10min,并设计表格,将统计结果填到设计好的表格中.

    预期实验结果:
    结果分析:蝗虫的身体呈绿色,这是一种保护色,是的结果.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