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神十”上天,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讲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
    B: 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C: 在“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米/秒
    D: 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长春六中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 2. 看图说理:

    (1)观察图甲,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2)观察图乙,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3. 下列关于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B: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其发出的声音
    C: 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 用B超检查身体,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4. 如图是探究声音特性的小实验:

    (1)用手拨动塑料尺会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而产生的.

    (2)将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拨动,拨动钢尺时用力的大小不同,会使钢尺振动的 不同,发出声音的 不同.

    (3)在该实验中,用到了 物理方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5. 阳光学校录播室的墙壁都做成凹凸不平像蜂窝状,这是为了;外墙不贴瓷砖刷颗粒较大的墙漆是因为可以避免光污染(  )

    A: 提高装饰的效果;镜面反射
    B: 增强声音的反射;镜面反射
    C: 减小声音的反射;漫反射
    D: 增加声音的响度;吸收阳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6. 在探究“声是怎样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 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D: 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7. 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体在 ;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能传声,同时还说明声波能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泡沫塑料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如果这个实验在月球上做则 (“能”或“不能”)看到小球被弹起,理由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8. 根据如图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400Hz的声音
    B: 15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
    C: 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
    D: 人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要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9. 红红很擅长弹吉他,演奏时,当红红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琴弦,琴弦就不发声了,其原因是(  )

    A: 手使琴弦停止了振动
    B: 手将声音吸收了
    C: 手不能传声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10. 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 ,物体振动的 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物体振动的 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远近相同).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