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小亮和小刚同学做实验验证固体也能传声.小亮用手捂住一只耳朵,然后把另一只耳朵紧贴在桌面上,小刚用手敲击桌面,小亮听到小刚敲桌子的声音,旁边站着的同学也听到了.你认为这个实验的缺陷是: ;可以如何改进: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 2.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吃粽子、赛龙舟也成为人们过节的重要习俗.小彤在观看龙舟赛时,听到了阵阵鼓声.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 而产生的,并是通过 传入人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3.

    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城关四中初二月考物理卷
  • 4.

    有一天雷雨交加,同学们在物理实验室中利用“声速跟气温的关系图”进行下列探究活动.小单同学看见一个闪电尖叫起来,小挺同学看见闪电后又过4s听到了雷声.小挺同时也观察了实验室的温度计,室温为15℃,他们经过计算安慰小单同学,打雷处离他们很远,不要怕 。

    (1)求出打雷处离他们距离为多少?

    (2)已知人耳能分清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至少为0.1s,探究小组同学们都没有听到小单的尖叫声的回声,请你计算实验室墙壁离同学们的距离应满足什么条件?

    (3)物理实践活动课上,同学们利用回声测声速.测得某一障碍物离他们173m,经过1s听到了回声,则此时声速为多少?请你利用声速跟气温的关系图,求出当时的气温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5. 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各种实验情景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实验:钢尺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B: 乙实验:抽气过程中,钟罩内铃声变小,说明真空可以传声
    C: 丙实验: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
    D: 丁实验: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可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6. 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的速度变为1米/秒,则我们周围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一位学生提出了下列四个有关的场景,请你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教室内学生能更清楚地听到教师的讲课声
    B: 乐队在会场内的演奏将变得很混乱
    C: 汽车的喇叭不能再起到原来的作用
    D: 我们听到万米高空传来的客机声时,却不能看到该飞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7. 图所示是某班同学研究声现象时所做的三个实验,能够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的实验是 ,能够说明液体能够传声的实验是 ,三个实验中的另外一个实验说明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8. 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2)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 

    (3)小明、小华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物质作媒介; 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物质作媒介;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如图所示,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 (选填“大”或“小”).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   是正确的。

    (4)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

    A.提出猜想并作出假设;B.分析归纳;C.得出结论;D.实验研究;E.发现并提出问题。

    你认为小明他们的第二个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   (填字母序号)。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9. 2013年6月20日,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为全国中小学生授课,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
    B: 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音调很高
    C: 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D: 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m/s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广东省深圳市文汇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 10. 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 将音叉的振动时间延迟
    B: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C: 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D: 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