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A实验:探究酸与指示剂的作用,(填“a”或“b”)中的液体变红。
    B实验: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溶液呈均匀的红色。此现象说明分子
    C实验:I中的蜡烛很快熄灭,Ⅱ中的蜡烛正常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D实验: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
    难度: 困难 题型:真题 来源:辽宁省铁岭市葫芦岛市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
  • 2. 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A实验(填“能”或“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实验现象说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高”或“低”);
    C实验中小灯泡发亮,说明石墨具有性;
    D实验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中气球的作用是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辽宁省营口市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
  • 3. 对如图所示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甲:头发被带电的气球吸引,说明头发原来一定带电
    B: 乙:两个铅柱没有被重物拉开,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C: 丙:一段时间后,只有①中铁钉生锈,说明铁生锈与水有关
    D: 丁:干冷的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2022年河北省中考化学真题
  • 4. 某化学兴趣小组将下图所示的实验搬上了舞台,震撼了师生,展示了化学的魅力。

    A.粉尘爆炸实验       B.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C.电解水                                 D.CO2与NaOH溶液反应

    A实验说明可燃物与氧气,燃烧越剧烈。
    B实验可以比较空气与呼出气体中含量的不同。
    C实验中电源负极端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是
    D实验可用于研究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关闭止水夹K,将NaOH溶液全部挤入烧瓶,振荡;然后打开止水夹K。即可观察到水倒吸入烧瓶,变为红色,形成美丽喷泉。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难度: 困难 题型:真题 来源:四川省眉山市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
  • 5. 如图是教材中两个实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①点燃氢气之前要检验其纯度
    B: 实验②a,b两管上方生成气体的体积比的为2:1
    C: 两个实验中发生的反应都是分解反应
    D: 两个实验均可证明水的组成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湖北省黄冈市孝感市咸宁市三市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
  • 6.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一、为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同学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Ⅰ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

    设计实验Ⅱ的目的是
    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实验中水的作用是
    二、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该实验(填“能”或“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在此过程中燃烧掉的蜡烛质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总质量。

    三、结合下列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甲集气瓶中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实验乙a玻璃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实验丙对比一段时间后三枚铁钉生锈程度,可以得出铁生锈的条件是
    四、“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操作的主要步骤如图。

    操作A的名称为

    操作C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该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为(填字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2022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 7. 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吹入空气的主要目的是为提供氧气
    B: 将实验所用面粉换成镁粉也可能产生上述现象
    C: 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性粉尘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燃爆
    D: 蜡烛熄灭,可能的原因是爆炸产生的气流将热量带走,使烛焰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江苏省常州市2022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 8.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 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
    B: 探究MnO2能否加快H2O2的分解
    C: 用此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 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西桂林市平乐县2022年中考第一次适应性训练化学试题
  • 9. 某化学小组按照下列图示步骤探究蜡烛及其燃烧实验。

    实验I中小木条(填字母)处最先变黑,原因是
    实验II中分别用干冷的烧杯和内壁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烧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可以观察到第一个烧杯内壁出现水珠,第二个烧杯内壁。写出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实验Ⅲ中,若用燃着的火柴接近导管另外一端,导管口出现火焰。说明蜡烛火焰中导出的物质是(选填“气体”、“液体”或“固体”)。
    实验IV中蜡烛又被点燃,说明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选填“是”或“不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安徽省铜陵市2022年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 10. 蜡烛(足量)在如图1所示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A: 瓶中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B: 实验过程中瓶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大
    C: 该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变
    D: 蜡烛熄灭原因是瓶内没有了氧气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2022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