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小亮:白烟是蜡烛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
小光:白烟是蜡烛燃烧时产生的水蒸气;
小明: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成的石蜡固体颗粒。
(查阅资料)①烟是由固体颗粒形成的,雾是由小液滴形成的。
②石蜡的熔点和沸点都很低,很容易液化或汽化。
③二氧化碳是无色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小亮同学的反思可能是。
[提出假设]A.白烟是石蜡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石蜡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汽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一】李彬同学点燃蜡烛,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于火焰中,约1s后取出。然后再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根细短玻璃管。
【实验分析】
我们可预测:烧杯内壁会出现,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
【做出假设】
猜想I: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猜想Ⅱ: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猜想Ⅲ: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
【实验操作】
①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
②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
③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白烟(不要接触烛芯)。
操作①是为了验证猜想(填”I”“Ⅱ”或“Ⅲ”),但是这样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实验Ⅰ:如图甲,将三个盛有等量澄清石灰水的敞口容器编号,并等距离定在铁丝上,在铁丝两侧点燃高、低两支蜡烛,立即用玻璃罩扣上,使铁丝处于正中位置。三个容器内石灰水变浑浊所需的时间如表格所示。
容器编号
1
2
3
时间/秒
3.2
5.0
11.1
实验Ⅱ:如图乙,将三支温度计的玻璃泡分别置于玻璃罩内的不同位置。点燃蜡烛,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的示数明显增大,A、C示数增大不明显。
A排队乘电梯依次撤离
B向着火楼层的上方撤离
C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跑离火场
D若火势不大,可用灭火器材将火扑灭
在这两个反应中,一氧化碳和木炭都体现了还原性,其作用是;其中铜元素的化合价都是由价变为0。
向装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滴加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后观察到,结论: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CO2。
兴趣小组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锥形瓶内充满人体呼出的气体)实验前注射器内液体体积为50mL,向锥形瓶内注入少量液体后,注射器内的液体开始被自动吸入锥形瓶,充分反应后,注射器内NaOH溶液的体积为30mL。
小亮同学提出疑问:锥形瓶内CO2是否反应完?
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设计实验并证明锥形瓶内无色溶液中确实含有NaOH,得出锥形瓶内CO2已反应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锥形瓶内无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②过滤,向滤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
③
④
无色溶液中含有NaOH
结论:人体呼出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为。
(注射器及玻璃管内充满人体呼出的气体)
①实验中需反复推拉注射器的目的是;
②在操作中如何判断装置中的O2是否反应完?。
结论:人体呼出气体中O2的体积分数为16%。
(实验反思)活动三所用方法与教科书上“测定空气里O2的含量”的方法相比,其优点是:(答一点即可)。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