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空气质量意味着生活质量。
    下表为某同学测量的呼吸前后气体组成的实验数据(通常状况).

    物质

    吸入空气(体积分数/%)

    呼出气体(体积分数/%)

    氮气

    78

    75

    氧气

    21

    16

    二氧化碳

    0.03

    4

    水蒸气

    a

    b

    ①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填“稳定”或“活泼”),在呼吸前后没有发生变化,实验中呼出气体的总体积吸入空气的总体积(填“>”“=”或“<”)。

    ②呼吸时消耗O2产生CO2 , 该过程能量(填“吸收”或“释放”)。呼吸前后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变化较大,实验中其体积分数ba(填“>”“=”或“<”)。

    汽车多以汽油为燃料,辛烷(C8H18)是汽油中的一种成分。

    ①每114gC8H18完全燃烧,需要消耗400gO2 , 生成mgCO2和162gH2O,则m=g。

    ②与完全燃烧相比,等质量的C8H18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CO,消耗O2的质量(填“偏大”“相等”或“偏小”),除污染环境外,燃料不完全燃烧还会产生的问题是(写出一种)。

    “远在高空是地球卫士,近在身边是健康杀手。”臭氧(O3)对环境的作用需辩证地认识。

    ①高空中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有学者认为,致冷剂氟利昂进入高空大气后会产生氯原子(Cl),引发以下反应:

    Ⅰ 

    Ⅱ Cl加快了上述转化过程总反应的速率,但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总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其作用是,该转化过程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地面附近的臭氧是一种空气污染物,臭氧属于(填“单质”或“化合物”),O3可表示一个(填“原子”“分子”或“离子”)。

    有人提出:你吸入的空气中的某个氧原子可能自于若干年前恐龙的身体。该说法表达的观点是_____(填字母)。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江苏省扬州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卷
  • 2. 超疏水性仿生材料对水的作用与荷叶相似,水滴在其表面不易附着。将玻璃放在蜡烛火焰上灼烧,表面会沉积一层黑色物质(见下图),该方法可获得一种能用于手机触屏的超疏水性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黑色物质是由石蜡蒸气冷凝而成
    B: 黑色物质是由石蜡不充分燃烧产生
    C: 黑色物质不能与O2发生燃烧反应
    D: 铁质输水管的内壁若采用超疏水性材料能防锈蚀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江苏省扬州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卷
  • 3.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条重要途径。请回答问题:

    如图一,观察到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a、b、c三层,其中温度最高的是(填字母序号)。
    如图二,取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快速倒转烧杯,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知,蜡烛燃烧后的产物一定有H2O和(填化学式)。
    如果用一个大烧杯扣住蜡烛(如图三),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蜡烛熄灭,说明燃烧需要
    为测定某有机物的组成(如图四),往装置中先通入一段时间干燥的氮气,再将6.4g样品在氧气中燃烧后的产物(样品无剩余)依次通过装置A、B、C、D(装置中涉及的每步反应均反应完全),结果发现装置A增重7.2g,装置C增重8.8g。试分析:

    ①装置A中利用了浓硫酸的

    ②装置B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③装置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由此可知,该有机物化学式中碳、氧原子的个数比为(填最简整数比)。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湖南省湘潭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卷
  • 4. 控制变量,设计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

    实验

    编号

    (一)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二)探究影响品红扩散快慢的因素

    (三)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

    实验

    设计

    实验

    分析

    本实验条件除了要控制两个盛装气体样品的集气瓶大小规格相同外,还要控制相同。

    发现两杯水都变红,且整杯热水变红时间比冷水要短。由此说明:①分子在不断运动;②影响分子运动快慢的因素还有

    一周后,左边试管中铁钉生锈,右边试管中铁钉无明显变化。上述实验 (填“能”或“不能”)得出铁钉生锈的条件。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2020年中考化学线上一模试卷
  • 5. 根据如图所示的小实验回答问题。

    甲实验中仪器a的名称是,进行此实验的目的是
    乙实验验证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多时,除了要控制加入澄清石灰水的浓度和量相同之外,还要控制相同,实验现象是:
    丙实验用pH试纸测定白醋的酸碱度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则测得结果与实际值相比(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2020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 6. 化学小组用下图所示自制装置进行“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

     

    (提出假设)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吸入气体。

    (进行实验)

    实验1

    步骤

    操作

    现象

    ①   

    气密性检验:在饮料瓶中装水至没过长吸管底端, _____

    水从长吸管端快速

    流出

    ②   

    将饮料瓶中装满水,对着短管吹气,用排水法收集呼出气体,将燃着的木条快速伸入饮料瓶中。

    饮料瓶中木条熄灭

    ③   

    将水倒掉,向饮料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至没过长吸管底,从短吸管端吸气30 秒,观察石灰水的变化;再从长吸管端吹气30秒,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

    步骤①进行的操作为,说明自制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步骤②中的现象(填“能”或“不能”)证明呼出气体中含二氧化碳,原因是
    若假设成立,步骤③中,预期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实验2

    实验1中有同学发现,吹气一段时间后发现,浑浊的石灰水重新变得澄清。他用上述装置加入与实验1等体积的石灰水,做下列实验来研究这一问题。

    实验编号

    石灰水浓度

    持续吹气时间

    瓶底现象

    2-1

    0.16%

    30秒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2

    0.16%

    2分钟

    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得澄清

    2-3

    0.08%

    30秒

    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得澄清

    2-4

    0.08%

    2分钟

    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得澄清

    (反思与评价)

    能说明石灰水重新变澄清与石灰水浓度有关的实验是(填实验编号)。

    经查阅资料,石灰水重新变澄清是因为生成了碳酸氢钙 [Ca(HCO3)2] (20°C时碳酸氢钙的溶解度为16.6g) 。请写出由浑浊变澄清反应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北京市延庆区2020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 7. 如图所示,将二氧化碳缓慢倒入烧杯中,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

    A: 隔绝空气
    B: 移走可燃物
    C: 降低蜡烛的着火点
    D: 降低温度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北京市东城区2020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 8. 为探究蜡烛的燃烧做了如下图所示的三个实验。

    实验A:取一根小木条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与火焰接触的部分,最外侧有明显的烧焦痕迹。该现象说明
    实验B:取一个漏斗倒扣在蜡烛火焰上方,将燃着的木条伸到漏斗尖口处,木条熄灭。木条熄灭的原因是
    实验C:将燃着的蜡烛放在集气瓶中,密闭,用仪器测得蜡烛由燃烧至熄灭的过程中瓶内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数字序号)。

    ①蜡烛燃烧需要一定浓度的氧气

    ②实验开始时,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0%

    ③蜡烛熄灭后瓶内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分数为84%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北京市大兴区2020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 9. 用如图装置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探究。

    检查装置气密性:向集气瓶中加水至浸没长导管末端。用止水夹加紧左侧橡胶管,手握集气瓶。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的现象是
    进行实验:向d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实验操作及现象如表。

    操作

    c处现象

    d处现象

    从a处缓缓吸气5次

    无明显现象

    石灰水不浑浊

    从b处缓缓吹气5次

    出现无色液滴

    石灰水变浑浊

    ①吸气、吹气时,c处现象不同的原因是

    ②吹气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是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2020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 10. 人呼出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  )
    A: 氮气
    B: 水蒸气
    C: 氧气
    D: 二氧化碳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2020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