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下列实验方案与实验结论相对应的是(   )

    选项

    方案

    结论

    比较呼出气体中CO2含量较空气中的多

    说明白烟的成分不是二氧化碳

    说明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而酚酞分子不运动

    说明液态水与气态水可以相互转化

    A: ①②④
    B: ①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④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盐城市景山中学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2. 化学小组对蜡烛的燃烧过程进行了再一次探究.
    【查阅资料】硫酸铜(CuSO4)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该物质中铜、硫、氧三种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进行实验】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I

    图1

    外焰处的铁纱窗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

    II

    伸入焰心的导气管引出白烟,

    焰心处有可燃性气体

    III


    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

    实验I得到的结论是
    补全实验II的实验现象:
    实验III中,硫酸铜粉末的作用是;得到“蜡烛燃烧的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这一结论所对应的实验现象是
    【反思与评价】

    实验III是该小组同学对如图所示实验的改进.与如图所示实验相比,实验III的优点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3. 甲乙小组按右图所示实验探究蜡烛的燃烧产物,获得了不同的实验现象。

        甲组: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

        乙组: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烧杯底部附着有黑色固体

    【提出问题】 同学们查阅教材实验,得知无色液滴是水,但黑色固体是什么呢?

    【猜想】 同学们猜想黑色固体的主要成分是碳。

    【实验验证】利用下图所示装置,甲、乙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以下方案进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甲组

    取少量该黑色固体于a中,通入空气,点燃酒精灯加热。

    黑色固体燃烧,①           , b中溶液变浑浊。

    乙组

    取少量该黑色固体于a中,通入 ②        , 点燃酒精灯加热。

    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b中溶液变浑浊。

    【分析与结论】

    实验结束时,停止通入气体,后续实验操作顺序应是     (填字母序号)。

        
    b中的实验现象说明黑色固体燃烧生成了,由此可推断猜想正确,理由是
    【反思】

    进一步实验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位置越低,产生黑色固体越多。查阅资料可知:蜡烛+氧气(足量)→二氧化碳 + 水;蜡烛+氧气(少量)→ 一氧化碳 + 水;

    由此推测乙组实验产生黑色固体的原因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五校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4. 李明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他惊奇地发现蜡烛又能重新燃烧起来。由此,他大胆地做了一个推测,此白烟是(   )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棉线
    D: 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成都市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0月月考试卷
  • 5. 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呢?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采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人吸气时,应将活塞A、B具体的操作。(填“打开”或“关闭”)
    人呼气时可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是。Ⅱ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的代谢产物。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化学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
  • 6. 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 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C: 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
    D: 判断呼出气体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会被人体吸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大庆市肇源县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0月月考考试试卷
  • 7. 小亮利用蜡烛进行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
    B: 取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水雾出现,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水
    C: 熄灭蜡烛,可看到有白烟产生,该白烟成分是一氧化碳气体
    D: 蜡烛能够燃烧,说明蜡烛具有可燃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土桥学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考试试卷
  • 8. 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刚熄灭时,烛芯会冒出一缕白烟,燃着的火柴只要碰到白烟,便能使蜡烛复燃。此白烟可能是(   )
    A: 氮气
    B: 水蒸气
    C: 二氧化碳
    D: 石蜡固体小颗粒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高邮市南海中学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0月月考考试试卷
  • 9. 把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有呼出的气体和普通空气的集气瓶内,观察到木条在空气瓶内继续燃烧,而在呼出的气体瓶内熄灭。由此说明(   )
    A: 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
    B: 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小
    C: 呼吸过程中消耗了空气
    D: 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灌云县西片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考试试题
  • 10. 蜡烛(足量)在下图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B: 过程中瓶内物质发生了化合反应
    C: 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D: 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江苏省宜兴市周铁学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