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学习了夏、商、西周的兴亡、春秋战国的纷争、大变革的时代,请你确定一个学习主题(    )

    A: 中华文化的起源
    B: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C: 统一国家的建立
    D: 民族融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高密四中文慧学校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2. 左图右史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阅读下列地图,探究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不断进行争霸战争。

    材料二:

    图一《春秋争霸形势图》

    图二《战国七雄形势图》

    根据材料一回答:春秋时期,出现诸侯争霸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他得以称霸是因为实行改革。

    将材料二的图二中A,B,C,D所代表的国家名称填写在下列横线上(不用填在图上)。

    A;B;C;D

    春秋战国时期这种诸侯混战局面,主要是由于西周实行的一种制度所埋下的祸根。这种制度是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高密四中文慧学校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3. 曾生活在黄河下游地区的某部落,其首领通过鸣条之战打败了前进统治者,建立了新的王朝。这个王朝是(    )

    A: 夏
    B: 商
    C: 西周
    D: 东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重庆市江津实验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模拟试卷
  • 4. 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下面是反映中国古代某时期朝代更迭的年代标尺,其中①所标的是哪个王朝建立的时间?(    )

    A: 商朝的建立
    B: 西周的建立
    C: 东周的开始
    D: 夏朝的建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重庆市江津实验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模拟试卷
  • 5. 分封制是西周时期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下列有关分封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分封的对象只能是亲族  ②西周初年一共建立了71个封国   ③西周初年重要的封国有鲁、齐、燕、晋、宋等   ④分封的诸侯国有效地开发了所管辖地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重庆市江津实验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模拟试卷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1

    铭文大意为:“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 221 年)统一了天下,百姓安宁,立下皇帝称号,于是下诏书于丞相隗状、王绾,依法纠正度量衡器具的不一致,使有疑惑的人都明确起来,统一起来。”

    材料二:秦新破六国。丞相绾建议置王以镇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而以郡县制去代替。„„但从制度本身来说,郡县制是以地缘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一一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全球通史》

    材料四:如图2

    材料五: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摘自《凤凰网》

    请回答:

    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秦统一天下后在中央确立了哪些政治制度?为“依法纠正度量衡器具的不一致”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中“古封国制”源于哪一制度?材料二认为郡县制与“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相比,有什么主要的特征?

    依据材料三说明“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指的是什么法令?

    材料四反映的官职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依据材料五,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 7. “公天下”变为“家天下”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一项政治制度的出现。这一制度是(    )

    A: 王位世袭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科举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 8. 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494年,北魏孝文帝将都城迁到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泰州市智堡实验学校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 9. 在古代,人们在贵族的田地里集体耕作,古书把这种大规模的集体耕作描写为“千耦其耘”。这种劳动场面出现在(    )

    A: 西周时期
    B: 春秋时期
    C: 战国时期
    D: 秦朝时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泰州市智堡实验学校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 10. 下列关于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治理洪水
    B: 全国划为“九州”
    C: 铸造“九鼎”
    D: 建立商朝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泰州市智堡实验学校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