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假如现在要拍摄一部反映“春秋五霸”的历史剧,下列哪一个历史人物不应该出现在该剧中(    )
    A: 齐桓公
    B: 晋文公
    C: 楚庄王
    D: 周武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德惠三中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2. 我国开始出现铁制农具是在(    )
    A: 夏朝
    B: 商朝
    C: 春秋时期
    D: 战国时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新兴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3. 继承、吸收、文化,是中华文明民族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古代文明光耀世界】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仁者爱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兼爱”“非攻”等思想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

    【仁人志土上下求索】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实现民族复兴,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公车上书”,从向欧美学习到以俄国为师。经过不断的选择,最后找到了一条自己的道路。

    【文化创新民族复兴】

    材料三;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的革命道路,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材料四:38年前的春天,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成为中国开启国门走向开放的重要标志;28年前的春天,浦东新区的开发与开放,成为中国改十年开放再出发的新象征;2018年的春天,雄安新区正在崛起,又一个春天的故事正在上演。

    材料一中的思想产生于中国哪一历史时期?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分析这一时期出现思想活跃的原因。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进中国人吸收了哪些西方先进文化?
    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在先进文化指导下中国取得的重大成就。结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在文化的吸收和发展方面有什么特点?
    难度: 困难 题型:真题 来源:四川省绵阳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卷
  • 4. 诗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生活。唐诗《田家》中写道:“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这反映出(    )
    A: 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
    B: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C: 规模扩大
    D: 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山西省2018年中考历史试卷
  • 5. 人类社会生产的动力大致经历了人力、人力+畜力+机械力•自然力、人力+畜力+机械力+自然力+机器力三个阶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如果从近代科学的角度看,正是牛顿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半,干…1765年,牛顿去世30多年后,一种全新的蒸汽杋在瓦特手中诞生了,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然而今天,金属和塑料补充了石块和木头,铁路、汽车和飞机取代了牛、马和驴,蒸汽机、内燃机和原子动力(原子能)代替风和人力来推动船……电使蜡烛黯然失色,并已成为只要按一下开关,便可做大量功的动力之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铁农具和牛耕在我国哪个时期已经开始出现了?水排的发明者是谁?
    材料二中指出“正是牛顿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请说出牛顿在自然科学方面的两项成就。依据材料二指出,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有什么巨大进步?
    说出材料三中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一项发明。“使蜡烛黯然失色”,为世界带来光明的发明家是谁?哪一理论为“原子动力”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原子动力”属于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人类社会生产的动力的三个发展阶段有什么特点?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山东省威海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卷
  • 6. 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下图)。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 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B: 统一国家的建立
    C: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民族关系的发展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山东省菏泽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卷
  • 7. 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    )


    A: 国家产生
    B: 文明起源
    C: 政权分立
    D: 社会转型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山东省滨州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卷
  • 8. 经济活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

    ——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传》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

    材料三:“时海内大乱……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八十七《晋纪九》

    材料一人名中蕴含了丰富的时代信息,据此你可以推论春秋时期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引发了急剧的社会变革,由此导致了当时思想领域怎样的局面?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君治秦”的历史作用。
    材料三反映了西晋末年怎样的历史现象?该现象对我国以后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江苏省盐城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卷
  • 9.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春秋时期铁制工具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

    ②南北朝时期冶铸业中使用了先进的灌钢法

    ③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④清朝采取闭关政策禁止对外贸易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江苏省泰州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卷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时期。春秋时期出现了大规模的争霸战争,如公元前632年,晋楚之间的城濮之战。公元前475年,战国时期开始。战国时期,为了实现富国强兵,各国先后掀起了变法运动。其中,公元前356年,秦因商鞅颁布法令: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根据军功授爵等,变法后的秦国,实力大增。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陆续天掉六国,建立起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一秦朝。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扩张示意图

    ——摘编自中国地图出版社(世界地图册•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举行会议,当事国的代表被拒之门外,签订协定将与德国接壤,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的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这一协定是以牺牲小国利益,来安抚侵略者、它是一场阴谋,助长了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气焰,加快了其对外扩张的步伐。1939年9月,德国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摘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完成下图


    结合材料回答,秦朝统一后,开创并为后世封建王朝所沿袭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材料中的“当事国”是;苏台德地区在图中的序号为;这一事件,历史上称为
    根据材料概括,这一协定的签订与“二战”全面爆发的关系。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湖北省黄石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