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汉书·食货志》记载:“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这反映出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是(    )
    A: 废井田,确立土地国有制
    B: 推动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C: 鼓励耕织、奖励军功
    D: 经济发展,军队战斗力提高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高峰学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线上第一次测试试卷
  • 2. 历史上的变法和改革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奖励军功,对有军功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②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③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

    ⑤确立县制,由国君任命官吏治理

    ⑥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姓汉姓

    材料二:关于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学者们有不同看法。

    观点一:北魏孝文帝改革,使鲜卑等民族融入了汉族之中。正由于鲜卑等民族的不断加入,才为汉民族不断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使汉民族的人口数量日益增加,今天汉族能成为中国的主体民族和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离不开鲜卑等民族的贡献。

    ——葛剑雄《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

    观点二:北魏孝文帝这些移风易俗的决策与措施,使鲜卑没有了自己的语言,没有了自己的姓氏,没有了自己的服饰,没有了自己纯粹的血统,鲜卑彻底丧失作为一个民族的独立性、主体性。

    ——黄朴民《北魏孝文帝“全盘汉化”的不归之路》

    伍艺同学搜集了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见材料一表),请根据所学知识将上表内措施的序号填写在下表相应位置。

    A.属于商鞅变法措施的序号

    B.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序号

    依据材料二说明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两个观点有什么不同?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孝文帝改革的积极影响。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有什么相同点?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卷
  • 3.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这反映卫鞅的主张是(    ) 
    A: 顺应时代发展进行改革
    B: 遵循先代旧制保持稳定
    C: 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
    D: 强化专制统治维护集权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4. 图1中③所在的是国;图2中①所在的是国。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湖北省恩施州恩施市书院中学2022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 5. 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不同时期人们的思想也会发生不断的变化,带有当时时代的特征,逐渐进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面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三》

    材料二:见下面图片展示

    材料三: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四:“在造纸术发明以前,我国通常用竹木简或帛作为书写材料……后来中国出现了最早的纸,后来经改善后可以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为原料造纸了,纸的造价低,携带方便”。

    材料一中的“商君”是谁?变法的哪项措施最受农民的欢迎?
    看图答题,请写出秦朝把文字统一成了哪种字体?秦朝统一货币的名称?到汉朝汉武帝时又统一铸造什么货币?
    为了“使其整体的汉化”孝文帝推行了汉化政策,请举出他改革中的任意两条措施?
    上面材料中改进造纸术的是谁?你认为改革创新和社会发展有什么关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重庆市垫江第二中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6.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秦朝。秦实现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将全国分为36郡……在郡下设县。

    材料二:汉武帝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材料三: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巩国统治,他在积极恢复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在政治上采取一系列措拖,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以强化皇权。

    材料四:清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经常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捕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很多人因此被处死,连亲属、师友都受到迫害。

    材料一中,为“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奠定基础的重要变法是什么?秦朝建立后在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
    材料二中,汉武帝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这建议是什么?
    材料三中,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在中央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哪种制度和哪一机构?
    材料四中,清朝统治者禁锢人们思想的这种做法,被人们称为什么?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淮安市洪泽湖初级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限时作业
  • 7. 图一中①处是国;图2中②处是南宋和金的分界线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湖北巴东官渡口镇初中2022年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二
  • 8. 探索是一种极具挑战性的活动。它既可拓展人类的生存空间。也可为社会进步做贡献。李老师以"探索之光"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一起参与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解读史事——探索国家出路】

    材料一:战国时期,"泰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遇之",秦国在整个争霸战争中处于劣势,时刻有亡秦的危险。秦孝公求贤若渴,强烈支持商鞅变法。商鞅不负秦孝公的厚望,变法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转型。

    ——摘编自《社会转型视角下的商鞅变法》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变法的背景及推动秦国社会转型的具体措施。

    材料二:当西方正满载着航海大发现的丰厚收益步入经济和工业飞速发展的时代时,俄国虽有着巨人的身躯,却少了大国的荣光,于是他向西方寻师问道,组织庞大使团周游欧洲列国,此后推行改革,把俄国从一个"跛足巨人"变成了"双手俱全的君主。"

    ——摘编自《"西化"的彼得大帝》!

    材料二中的改革指什么?这次改革对俄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任务二【释读图片——探索民主进程】

    写出下列图一中孙中山在推动近代民主进程方面所做的贡献,简要评价图二的美国1787宪法。

    任务三【史论结合——探索自信之路】

    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是我们增强自信最坚实的基础。根据下面材料信息,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制度、道路、理论、文化等方面的相关史实,请以"自信之路"为题,选取任一角度,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

    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慢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西省晋中市2022年中考历史备战适应(一模)试卷
  • 9. 图1中③所在的是国;图2中①所在的是国。

             图1战国形势图                     图2三国鼎立形势图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烟台长岛中学2022年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试卷
  • 10. “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这里“了不起的工程”是指。历史上最早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是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锡东片2022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