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历史是条奔腾的大河,其中的许多事件往往预示着新的历史走向,改变了历史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枯竭的土壤,渴求生长的力量;生存的压力,能否铸就崭新的国家。探索者们开始走到一起。一个外来者,掀起改革的浪潮。一个旧制度的挑战者,为君王的信念而战。机遇、开拓、质疑、争斗,古老的秦国在变法中成为东方霸主。

    ——《历史的拐点》解说词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精神体现在张扬人的个性和维护人的尊严上。 当中世纪神秘主义隐退后,探险家出现了,这些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的开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

    材料三:

    材料四:

    材料五: 二战后,西欧国家凭借马歇尔计划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1969年欧共体各国开始了政治合作的努力;1993 年《政治联盟条约》提出欧洲力求在外交和国家安全等方面步调一致,该条约和《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组成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生效,标志着欧洲一体化进程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摘编自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六:21世纪是一个有巨大挑战性的世纪……是充满一切可能的世纪。可能性要想成为现实,要靠具有崇高品质并且富有聪明才智的人类去创造它。

    ——摘海斯等《全球通史》)

    材料一中的“变法”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铸就“崭新的国家”,其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
    阅读材料二,请列举文艺复兴时期“张扬人的个性和维护人的尊严” 且以现实人物为主题的绘画作品。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历史整体化发展的角度分析“新航线的开辟”有何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资产阶级革命战争爆发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图二国家通过颁布哪一文献成为了民主共和国??请你选择其中一次革命谈谈其影响是什么?
    分析上图,据所学知识指出B段苏联农业发展较快与哪大著名改革有关?哪一经济模式导致了苏联的发展“矛盾重重”?
    根据材料五,指出20世纪90年代之后,欧洲体化进程在经济和政治方面的新发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盟的发展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产生的影响。
    历史进程在应对问题中前进。据材料六,概括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为解决全球冲突风险增加等问题而贡献的智慧。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历史进程的基本趋势。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省北镇中学2021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 2. 弘扬中国智慧,凝聚中国力量,贡献中国方案。根据下面的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蜀志》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唐·皮日休

    图一中国抗战伤亡和损失数据

    图二“两弹一星”元勋

    图三―中国“新方案”

    图四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伟大工程]体现中华民族的创造之光。上面材料描述的是两项水利工程。请你归纳两者的共同之处。
    [凝心聚力]显示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与国际影响力。图一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请你为图二人物群体写一段颁奖词。
    [外交方案]推动国际问题的解决。图三、图四体现的中国方案是如何解决当时的现实困境的?(请你任选一个图作答)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西省晋中市祁县、灵石县2021年中考历史适应性考试试卷
  • 3. 根据下列提示写出与之相关的知识。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使秦国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的改革家是:
     发现美洲大陆的航海家是:
     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的唐朝僧人是:
    19世纪末由维新派组织的一次救亡图存斗争是: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2021年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 4.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商鞅指出:“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补而可正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

    汉文帝下诏说:“夫农,夭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染盛,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

    图1伏尔加地区饿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图2美国奶农倒掉牛奶

    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思想为先】概括下面两位政治家共同的思想主张,并分别举出一例其具体举措。
    【民富国强】为解决下图所示问题,苏俄与美国分别采取了什么农业措施?分析二者的差异。
    【安居乐业】结合下面的信息,简述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的成果,并谈谈我国能够取得这些成果的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西省2021年中考历史精准预测最后一卷
  • 5. “商君治秦,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材料说明此次变法(   )
    A: 打击了顽固的守旧贵族
    B: 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 提高了秦国军队战斗力
    D: 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省泰安市高新区2021年中考历史三模试卷
  • 6. 《前汉书•食货志》记载:“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这反映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是(   )
    A: 废井田,确立土地国有制
    B: 推动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C: 奖励耕织、奖励军功
    D: 经济发展,军队战斗力提高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2021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 7. 改革和革命推动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被任命为左庶长,以颁布《垦草令》为起端,先后两次推行变法。变法内容主要包括: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土地私有制;推行小家庭制度,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实行连坐制度,轻罪重刑;统一度量衡制等。

    ——摘编自《商鞅变法:不为人关注的另一面》

    材料二: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便“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进行消化和进化,乃至超越……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

    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在考虑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问题时认识到,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方针,制定发展战略。1979年12月,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来华访问,在一次谈话中,邓小平正式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小康战略。小康战略是不断充实和发展的1987年,中共十三大确认“温饱(到1990年)——小康(到2000年)——基本现代化到2050年)”三步走的战略。

    ——摘编自何爱国《重探新中国现代化战略的演变》

    材料四: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可以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建立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49年10月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从1978年12月至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从2012年11月至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这四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完成和推进了四件大事。四件大事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光明日报《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概括商鞅变法的内容。
    写出材料二中日本“向老师学习”的历史事件名称及意义。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小康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
    分别写出材料四中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成就各一例。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西省晋中市祁县、灵石县2021年中考历史适应性考试试卷
  • 8. “通过厚赏严罚的制度规范和疏导,成功地把秦国人的尚武民风转化为战斗精神。”战国时期秦国这一变化与商鞅变法的哪一措施相关(    )
    A: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C: 改革户籍制度,用严酷刑罚管理人民
    D: 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2021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 9. 结合下列图示信息,回顾中外历史上这些锐意进取的改革,撰写历史短文。(要求题目自拟。文中需包含图示中的任意六次改革的名称及其影响。并指出哪次改革的结果与其他不同,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史实准确,表述成文,字数260字左右。)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2021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 10. 有学者指出:“把全社会激励体系向农战聚焦,通过建立明确的以战争和耕织为取向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掘、调动了全社会的潜力。”能够支撑这一论述的是(    )
    A:     周王实行分封制
    B: 秦国的商鞅变法
    C: 汉武帝实行 “推恩令 ”
    D: 北魏孝文帝改革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2021年初中历史学业水平模拟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