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军事国防是国家安全的支柱。

    材料一:春秋时期,各国军队的士兵主要由贵族及其“私属”和“国人”组成,因此军队规模较小;春秋时期兵器为铜制,不足够锐利,因此大部分国家采用以战车为主体的作战方式,军事行动范围有限。到了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确立,随之改变的征兵制度导致农民成为士兵的主要来源,军队数量及规模增大;且战国时期出现了锋利的铁兵器和先进的攻城器械,从而到了战国时期的各国主要以徒兵、骑兵的野战和包围战为主,战争也就具有了一定的运动性和待久性。

    材料二:

    1939年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仅一个月时间,波兰全国领土被占领。波兰部队的组织形态是完全落伍的,他们没有装甲师和摩托化师。此外,他们的军事思想也已经落后了80年,仍然深信大量骑兵的价值,并对骑兵冲锋的可能性寄以一种病态的信仰。而德国已经组成了新型部队——6个装甲师,4个机械化师、4个摩托化步兵师,利用坦克和机械化部队的快捷优势,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制敌取胜,即所谓“闪电战”。

    ——英国军事思想家李德・哈特

    材料三:

    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时受阅的武器装备有110多种,80多种型号,来自24个国家的98家工厂。人们形象地把开国大典阅兵式说成是“万国牌武器展览会”。2019年国庆70周年大阅兵,受阅的武器装备是历次阅兵中最多的,这些武器装备都是中国自主研制的,其中大多数是新型主战装备,技术战术性能先进,有的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防开支经历了从维持性投入到适度增长的发展历程,总体保持与国家经济和财政支出同步适度协调增长。中国的国防开支主要由人员生活费、训练维持费和装备费构成,并未用于对外扩张。2020年中国周边地区的大国博弈有所加剧,朝核问题、南海问题、阿富汗问题等依然没有完全解决,地区安全热点问题时起时伏,这些都使中国需要保持“以武止戈”的国防能力。近年来,中国对于国际安全的贡献不断增强,无论参与国际维和还是对地区热点问题的劝和促谈,中国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环球时报

    依据材料一,说出从春秋到战国时期战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说出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提及的是哪次重大战争?依据材料二,概括波兰在“抵抗德军入侵”中最终失败的原因。
    依据材料三,概括建国70周年阅兵式受阅武器有哪些特点。
    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谈谈当今的世界局势。依据材料四说出中国发展国防力量的原因。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北京市房山区2021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 2. 商鞅变法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这表明商鞅变法(    )
    A: 消除旧贵族残余势力
    B: 模糊了社会的等级界限
    C: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 有利于当时的社会转型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湖北省云梦县2021年中考历史第二次模拟试卷
  • 3. 下图是出土文物“商鞅方升”,它可以佐证商鞅变法的哪一项措施(    )

    A: 奖励军功
    B: 统一度量衡
    C: 奖励耕织
    D: 确立县制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北省云梦县2021年中考历史冲刺试卷
  • 4. 思想是作用于人脑的,有些思想意识会在人的头脑中存在数千年而挥之不去,对各个民族的历史也会产生深远影响,据此探究。
    中国累积了丰厚的古文化,在战国时期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其中最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是哪家学派的思想?战国时哪一历史事件成功践行了这一学派的思想?
    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在此危亡背景下,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一场政治变革,它在思想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谁?马克思主义在哪次运动中开始在中国传播?
    近代西方也产生了一场著名的思想解放运动,从而改变了中世纪欧洲人的观念,请指出这场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习主席在十九大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能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哪些努力?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南省长沙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 5.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

    材料二: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选自人教版教材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选自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总统的就职演说

    材料五:      年,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摘自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主旨演讲

    商鞅变法在土地制度上“不法古”的表现是什么?商鞅变法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二该变革的名称是什么?这一变革有哪些积极影响?
    材料三反映的是历史上的哪一事件?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维新派的目的是什么?
    针对材料四中“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的现象,罗斯福采取“新政”的具体措施是什么?罗斯福新政有什么特点?
    材料五中划线处应填写的时间是什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做法是什么?综合上述五则材料,你可以从中获得什么启示?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湖南省张家界市2021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 6.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吴起在楚,商鞅在秦,亦严行以军功代贵族之新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农民军队之配练与井田制之废弃,为新军国图谋富强之两要端,而即以促进宗法封建贵族之崩溃。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推翻德川幕府的人且掌握政权,他们认为驱逐西方的唯一方法就是学习西方的技术和管理秘诀·…为了保卫国家,他们显然要认真地改造国家。"

    材料四 为了维护自由经济,不得不改变自由经济,为了维护民主制度,不得不调整民主制度。

    ——罗斯福 1933 年在美国国会上的讲话

    "赤色总统""共产主义代理人""本阶级的背叛者"

    ——美国大垄断财团对罗斯福的批判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在秦"使"新军国图谋富强"的措施是什么?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回答,做出"改革开放"历史性决策的重要会议是什么?哪一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华民族站起来了" ?
    材料三中"改造国家"的事件是什么?请写出他们从经济上"改造国家"的口号。
    罗斯福新政实施的主要背景是什么?美国大垄断相批判罗斯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以上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2021年中考历史模拟(一)试卷
  • 7. "一位诗人,延续千载的爱国情怀;一样食物,属于中国人的温暖之味;一种文化,坚守传递的永恒纪念"中国人民在端午节纪念的这位诗人是(    )
    A: 屈原
    B: 杜甫
    C: 贾谊
    D: 周敦颐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2021年中考历史模拟(一)试卷
  • 8. 观察图片中有关河南的历史文化名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州名人,灿若星辰
    B: 地处中原,兵争之地
    C: 遗迹众多,历史厚重
    D: 文墨飘香,文明腹地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2021年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 9. 某景区悬挂的一副对联中写道∶“ 象鼻分流,宝瓶倾润,弘图拓开天府,再造飞沙鹏运长。”这幅对联赞颂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是(    )
    A: 都江堰
    B: 灵渠
    C: 隋朝大运河
    D: 元朝大运河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2021年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 10. 下列商鞅变法的措施为秦国统一六国打下坚实经济基础的是(    )
    A: 奖励军功
    B: 废世袭制
    C: 推行县制
    D: 鼓励耕织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河南省许昌市2021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