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定西市安定区开展“经典诵读、武术、书法、艺术教育”进校园活动,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引自《三字经》,其中的“七雄”是指(    )
    A: 齐、楚、秦、燕、赵、魏、韩
    B: 楚、秦、赵、宋、魏、齐、韩
    C: 晋、楚、齐、韩、赵、燕、魏
    D: 吴、魏、燕、赵、楚、秦、韩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甘肃省定西市2018-2019年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2.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变法改革,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请回答:

    材料二:

    请回答:

    材料一中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观点和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哪一思想学派的观点相同?结合所学知识,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变法实施后,秦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中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内容与中国古代哪一次改革有关?这一改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改革要想取得成功需要哪些条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来安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3. 战国时期,在秦孝公的支持下推行变法,使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的历史人物是(  )
    A: 商鞅
    B: 管仲
    C: 韩非子
    D: 诸葛亮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克东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学习成果检测试卷
  • 4.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改革是中国发展最大红利”。那么,在商鞅变法中直接给农民带来红利的措施是(  )
    A: 确立县制
    B: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C: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D: 统一度、量、衡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5. 电视剧《大秦帝国》(崛起),再现古老的秦国由弱变强的历史。下列哪一事件为秦国崛起奠定基础(  )
    A: 长平之战
    B: 铁器使用
    C: 商鞅变法
    D: 合纵连横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6.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在这一思想推动下发生的历史事件,应出现在下列年代尺上哪一时间段?(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 7. 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引自《三字经》,其中的“七雄”是指(  )
    A: 齐、楚、晋、韩、赵、燕、魏
    B: 楚、秦、赵、宋、魏、齐、韩
    C: 吴、魏、燕、赵、楚、秦、韩
    D: 齐、楚、秦、燕、赵、魏、韩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 8. 揭示历史事件、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任务之一。下列因果搭配不正确的是(  )
    A: 修筑都江堰——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B: 商鞅变法——战国后期秦国实力最强
    C: 长平之战——秦朝灭亡
    D: 孝文帝改革——民族交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 9. 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当时变法中最为著名的是什么变法?发生在哪国?
    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什么历史作用?
    请结合我国目前改革成就,谈谈你的感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戛洒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考试(12月月考)试卷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斌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曰:“国家兴自北土,徒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 (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回答:

    材料一中的“商君”实行变法是受到了谁的支持?这次变法中有关土地制度方面的改革内容是什么?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
    结合以上两次改革,你认为改革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结课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