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秦孝公即位时,秦国“兵弱”,而商鞅变法后,秦人“勇于公战”。这是因为变法(    )
    A: 奖励耕织
    B: 推行县制
    C: 奖励军功
    D: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北京市石景山区2018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一模试卷
  • 2. “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材料二:1804年,《拿破仑法典》颁布实施,它明确规定成年法国人都平等地享有民事权利,体现了在法律上公民平等的原则;严格规定了私有财产的合法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受侵犯;否定了封建特权,确立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原则。在拿破仑帝国时期,曾经强迫在法国占领下的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实行此法典。

    材料三:

    材料:四安徽凤阳县部分年份粮食产量示意图

    材料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我国40年来的高速发展雄辩的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欣欣向荣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更谈不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实现。只有持续扩大改革开放,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占据国际竞争制高点,为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注入不竭动力。”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一措施?这一措施的实施带来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中《拿破仑法典》体现了怎样的立法原则?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拿破仑法典在欧洲的推行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是世界近代史上的两次改革,请分别写出其名称。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两次改革内容的相同点。
    依据材料三,说出粮食产量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材料四图中粮食产量变化的政策因素。
    我国做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是哪次会议?结合材料五以及所学,谈谈改革开放对于我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北京市大兴区2018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一模试卷
  • 3. 改革推动社会转型,是历史发展长河中的鲜明主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三》

    材料二:洋务派先后创办了一大批军工企业……逐步做到了“凡一切枪炮、轮船、军火均能自造”。……(洋务运动)把“近代工业导入中国,开始了中国的机器时代”,使中国在工业近代化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然而,众所周知,洋务运动既未能使中国强,也未能使中国富……甲午战争的失败,最终宣告了这一运动的破产。

    材料三:1853年,来自太平洋东岸美利坚合众国的四艘全副武装的黑色军舰,敲开了日本国门。这个东方岛国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也迎来了弃旧图新的机遇。

    15年后的1868年,封建幕府被推翻,明治天皇登基。1868年成为日本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

    ——《大国崛起·日本》

    材料一指的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次改革?这次改革有何积极作用?
    根据材料二,举出一例洋务派创办的军工企业,并简要评价洋务运动。
    根据材料三,指出日本当时存在的危机,并说明“1868年成为日本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的理由。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促使改革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西省2018年九年级下学期文科综合历史中考信息冲刺第二次适应与模拟试卷
  • 4. 《汉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
    A: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B: 推行县制
    C: 废井田,开阡陌
    D: 奖励军功,按功授爵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2018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卷(一)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以前,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财产并出租……

    ——摘自人教版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无)千金之家。

    ——《汉书》中描述的江南状况

    材料三: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中描述的江南状况

    材料四:(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法)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面对材料一叙述的变化,商鞅在变法时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材料二,三中描述的江南有很大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举一例说明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的表现。
    通过阅读上面的材料,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归纳出能够促进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南宁市第二十七中学2018年春季学期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作奴隶。

    材料二: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

    材料三: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淮南每年向都城汴京运送粮食六百万石,丝绸、茶叶等物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京城。……南方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支撑了南宋半壁江山。

    材料四:清朝……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后)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

    材料一是哪次改革的内容?该改革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根据材料二,举出唐朝出现的一个盛世时期,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概括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根据材料四分析,清朝实行的是什么政策?该政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南宁市第八中学2018年春季学期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7. 小明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桂陵之战、长平之战等战役的资料,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
    A: 商汤灭夏
    B: 武王伐纣
    C: 诸侯争霸
    D: 战国七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六校联盟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8. 商鞅变法的内容中,最能体现变法封建性质的是(    )
    A: 奖励耕战
    B: 承认土地私有
    C: 建立县制
    D: 任人唯贤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六校联盟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原文大意:在这个时候,是商鞅辅佐他。。于是秦国人毫不费力地取得了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

    材料二: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材料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一中“商君佐之”其中的“之”指的是谁?
    结合材料二,如果你是农民,你最支持商鞅的哪项措施,请说明理由。
    结合材料二,变法措施中反映中央集权的措施是哪一项?
    结合材料三,说说秦国毫不费力取得黄河以西大片土地的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六校联盟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10. 《汉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
    A: 推行县制
    B: 重农抑商
    C: 奖励耕织
    D: 奖励军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