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改革是人类历史的鲜明主题,每一次改革都引人深思。
    【破旧立新】

    材料: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经济社会改革。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 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川教版《中国历史》

    改革必然触动某些利益集团的“奶酪”。商鞅变法中最直接触动旧贵族“奶酪”的措施是什么?对封建制度的确立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顺势而为】改革通常由问题倒逼而生。请结合所学知识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

    改革名称

    面临问题

    措施

    性质

    洋务运动

    内外交困

    ①以“自强”为口号,兴办近代A

    以“B”为口号,兴办近代民用工业

    ②创办近代海军;兴办新式学堂

    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1861年改革

    C盛行;

    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

    ①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②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自由

    ③农奴可获得一块份地,但须赎买

    D

    【民富国强】

    材料: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简表


    1978年

    1992年

    2002年

    2010年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624

    20370

    102398

    421368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元)

    343.4

    1826

    7073

    28762

    改革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观察上表,1978年和1992年中共两次重大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促进了新时期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这两次会议在经济方面分别做出了哪些重大决定?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阶段测试试卷
  • 2. 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重农抑商”思想形成奠定基础的是(    )
    A: 承认土地私有
    B: 统一度量衡
    C: 建立县制
    D: 奖励生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扬州市竹西中学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3. 保证利益分配的合理、减少不必要的冲突,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也是2013年“两会”的热点之一。人类社会是一个利益互动的社会,《史记》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历史上改革就是利益分配的交汇点,下列哪一举措体现了商鞅变法保证农民利益、打击贵族特权?(    )
    A: 推行县制
    B: 统一货币、度量衡
    C: 奖励耕战
    D: 承认土地私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初级中学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阶段测试试卷
  • 4. 下列史实,可以从《史记》中了解的有(    )

    ①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

    ②汉武帝在长安举办太学

    ③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技术

    ④秦国商鞅变法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洪泽县黄集中学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5. 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人类的改革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乃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孝文帝要求南迁的鲜卑族一律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

    ——北师大版教材

    材料一中改革的名称是什么?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此次改革的哪一项内容反映了此次改革是建立封建土地制度,同时也说明了此次改革的性质。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实行这些改革的目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沭阳县马厂实验学校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6. “汉语成语”所承载的中国人的人文内涵丰富而厚重。大量“成语”出自历史典故或古典著作,表达着臧否人伦善恶、历史兴衰的中国价值观,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春秋战国乱纷纷”,却诞生了诸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耳熟能详的经典“成语”。那么,下列脍炙人口的“成语”中,同样诞生、孕育在这一“乱纷纷”时代的有(    )
    A: 三顾茅庐
    B: 合纵连横
    C: 房谋杜断
    D: 约法三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星港学校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3月月考试卷
  • 7. “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由于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它”指的是(    )
    A: 都江堰
    B: 郑国
    C: 灵渠
    D: 大运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阶段测试试卷
  • 8. 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鞅颁布变法令规定:废除土地国有制,全面实行土地私有制,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这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中国通史》

    材料二: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一一商鞅方升……此外商鞅还规范了进位制度,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规定六尺为一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五十亩为一哇。一一维基百科

    材料三: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从材料看,这项法令的实行有什么作用?
    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一项重要措施?材料一、二反映了商鞅变法在哪一方面的措施?
    从材料三看,商鞅变法取得了怎样的成效?这次改革与秦统一有什么联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临沂太平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9. “改革”是除旧布新,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要成功,必须顺应社会发展的方向、顺应新生事物的需求。在著名的商鞅变法(“改革”)中,最能体现当时新型经济(新生事物)发展需求的一项主要措施是(    )
    A: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B: 奖励军功,废除世袭贵族特权
    C: 建立县制,加强君主专制集权
    D: 奖励农耕,推行“重农抑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星港学校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3月月考试卷
  • 10. 发展是时代之要求,兴国之要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建……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秦集史》

    材料二:“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特区姓‘社’不姓‘资’。……”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陪同邓小平巡视的陈开枝这样比喻:“南方视察就是一个退役的老船长,他看着船的方向有问题,又一次跳上船头,把……航船摆正了。”

    材料三:在19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了大发展,并以电灯、打字机、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

    材料四: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等六国签订《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7年又签订《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决心建立密切的合作基础,保证国家经济和社会的进步。1967年这些国家共同倡导的欧共体正式成立。

    材料五:法、意、德、美四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统计表

    国别

    时间

    法国

    意大利

    联邦德国

    美国

    1960至1969年

    5.9%

    5.9%

    4.9%

    3.9%

    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有利条件。变法中促使秦国社会转型,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是哪一措施?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航船摆正了”的含义。
    材料三中美国的“三样革命性进展”是哪次革命的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进行这次革命的政治条件是什么?
    根据材料四,五,分析表中法国、意大利、联邦德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高于美国的原因。20世纪90年代,欧洲各国为实现“新的欧洲统一”,在政治领域采取的重大举措是什么?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一个国家要发展应具备哪些因素?(写出两条即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学区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