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是在不断改革创新中向前发展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

    ——马非百《秦集史》

    材料二: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材料四: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群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

    ——《飘逝的岁月—中国社会史》

    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变法得到了秦国哪位君主的大力支持。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变法中哪项措施最能激励人们“勇于公战”?
    据材料三指出孝文帝所采取的哪项改革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孝文帝改革迁都至何处。
    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改革有何积极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2. 某校七年级一班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时,排练了形象生动的历史课本剧。下面是四位同学模拟发布的告示,其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
    A: 小华:出生贵族的人,爵位保持世袭
    B: 小丽:努力种田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C: 小红:土地属于私有,可以自由买卖
    D: 小强:军功卓著的人,授予爵位田宅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泰兴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3. 《三字经》中的“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以下属于“七雄”是指(  )
    A: 齐、赵、魏、韩
    B: 宋、魏、齐、韩
    C: 晋、楚、齐、韩
    D: 吴、魏、燕、赵、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仪征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4. 战国时期,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请结合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看百家讲坛,品胜败兴衰】

    材料一: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大兼并的残酷现实导致了诸侯国之间弱肉强食的残酷竞争格局……在战国七雄的竞争中,秦国一开始并没有表现出胜人一筹的实力,直到商鞅变法后……秦国最终奠定了统一天下的基础和实力。

    【读经典著作,析变法举措】

    材料二:商鞅被任命为左庶长,以颁布《垦草令》为起端,先后两次推行变法。变法内容主要包括: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土地私有制;推行小家庭制度,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实行连坐制度,轻罪重刑;统一度量衡制等。

    ——《商鞅变法:不为人关注的另一面》

    【游中华大地,赞祖先智慧】

    材料三: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造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2000年。都江堰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战国时期,“大兼并”是通过战争实现的。请说出这一时期三次著名的战役。
    春秋战国时期,在“诸侯国之间弱肉强食的残酷竞争格局”中,最先称霸的是哪个国家?
    根据“秦国一开始并没有表现出胜人一筹的实力,直到商鞅变法后……秦国最终奠定了统一天下的基础和实力”,说说商鞅变法带给你的启示。
    分析材料二,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商鞅变法中相对应的措施。(用原文)

    ①最能体现变法性质的措施:

    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

    ③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措施:

    ④损害了旧贵族利益的措施:


    都江堰是由谁主持修建的?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韶关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5. 商鞅变法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其主要内容不包括(    )
    A: 改穿汉服
    B: 奖励军功
    C: 建立县制
    D: 奖励耕织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汕头市东厦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6. “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该诗描述的社会现象出现在(  )
    A: 夏朝
    B: 西周
    C: 春秋
    D: 战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宜宾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 7. 下列关于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都进行了迁都
    B: 都推行了汉化政策
    C: 都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D: 都是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革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试卷
  • 8.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均能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 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
    B: 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C: 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D: 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9.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
    A: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 奖励耕战,高产者可免除徭役
    C: 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废除旧贵族特权
    D: 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梅花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试卷
  • 10. “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这幅对联赞美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项著名工程?(  )
    A: 都江堰
    B: 长城
    C: 大运河
    D: 灵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梅花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