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战国时期,兴义属夜郎国。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为哪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
    A: 魏国
    B: 吴国
    C: 秦国
    D: 晋国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2017—2018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2. 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成果名称。
    战国后期,由秦国郡守李冰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
    张仲景被后人尊称为“医圣”,他的主要代表作品:
    汉武帝时统一铸造的钱币:
    释迦牟尼创立的宗教: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2017—2018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3. 商鞅变法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国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下列措施中对战斗力提升帮助最大的是(  )
    A: 废除井田制
    B: 废除世袭特权
    C: 奖励军功
    D: 改户籍制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4. 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大部分小诸侯国被兼并,存留的诸侯国有十几个,其中晋、齐、楚、燕、赵、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
    A: 正确
    B: 错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5. 端午节即将到来,相传端午节最初是为了纪念一位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其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和上下求索的精神,融汇成湖湘文化的重要特征。这位诗人是(  )
    A: 屈原
    B: 贾谊
    C: 王船山
    D: 曾巩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武陟县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6.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灿烂辉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领先于世界。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以“古代中国灿烂的科技文化成就”为主题编辑一份历史手抄报,下面是他们设置的部分栏目和整理的图文材料。请你回答相关问题。
    下图是一项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修建于2000多年前,它经受住了汶川地震的考验,至今一直造福于人民。此项工程是什么?它的设计者是谁?

    造纸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国历史上是在什么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中国的传统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两汉时期已发展到较高的水平。请列举两位该时期出现的著名医学家、医药学家。
    下图是我国发行的邮票《古代科学家——贾思勰》,他的成就是著有(  )

    中国古代文学灿烂辉煌,被鲁迅先生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巨著是什么?
    东晋时期的王羲之将中国古代书法艺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人们称赞他的作品“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由于在书法上的杰出成就,被后人誉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高邮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7. 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渐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8. 战国初年,晋国的卿大夫瓜分了晋国,形成的三个国家是楚、燕、韩。
    A: 正确
    B: 错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9.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变法改革,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学完七年级上册历史,七年级(1)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主题为“中国古代史上的变法与改革”的探究活动,请你来参加。

    【力推改革】

    材料一:

    材料二:

    【探究改革】

    材料三: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说:“秦国新法十年,秦民大悦,路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秦成为第一强国。”

    材料四: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多元文化融合景象。

    材料一一中“商君”是谁?材料中的哪一句为改革的推进改革营造了公平的社会环境?
    材料二中的姓氏改变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再列举出该事件中的一项措施
    “民勇于公战”与改革中的施行的哪一政策有关?依据材料指出“秦国新法”的实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结合材料四,请你归纳材料二所反映的这场改革产生的影响?
    通过上面的分析与探究,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学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10.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燕州刺史穆罴进曰:“移都事大,如臣愚见,谓为未可。”……高祖(孝文帝)曰:“黄帝以天下未定,居于涿鹿,既定之后,亦迁于河南。”

    ——出自《魏书》卷十四

    材料三:

    材料四:孔子的学说在他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但是他们最终流行了,并成为国家的正式教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依据材料一,写出秦孝公任用“商君”变法的目的。变法中“务耕织”的措施是什么?写出这场变法与“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之间的关系。
    依据材料二写出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及其目的。
    材料三反映的措施有何重要作用?除此之外,秦朝在地方上确立什么制度来加强中央集权?
    孔子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哪位皇帝将该学说作为“国家的正式教义”?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扬州树人学校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