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秦人尚武,秦军更被称为虎狼之师。请问商鞅变法中哪一项措施最直接地激励秦人战斗(    )
    A: 鼓励生产
    B: 奖励军功
    C: 承认土地私有
    D: 推行县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实验、邗江实验初级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 2. 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材料一: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宋教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二: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此历史事件对后世政治制度影响最大的措施是什么?
    在战国时代的秦国,有一位平民张三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倾,宅九亩。他的这一经历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依据所学知识,此次变法中对秦国封建制的确立和巩固起了关键作用的是哪一项?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概括这则材料所反映的内容。
    以上改革取得成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五校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 3.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封建制度的确立,影响最大的是(    )
    A: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B: 奖励生产
    C: 奖励耕战
    D: 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樊片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 4. 阅读材料:

    材料一: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三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逐灭,僭差无度;庶人之福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三: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生搬硬套。

    ——《日本政治史》

    请回答:

    依据材料一,概括商君变法的主要措施.其中,最有利于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措施是?并用材料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变法的历史作用。
    根据材料二分析孝文帝“迁都”的作用.除了迁都外还有哪些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材料三反映了世界近代史上哪个重大历史事件?材料三中提到日本向他国学习的特点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认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因素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郭村第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质量检测试卷
  • 5.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下列哪几种人有奖励(    )

    ①书读得好的人  ②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  ③仗打得好的人  ④生意做得好的人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郭村第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质量检测试卷
  • 6. 商鞅和北魏孝文帝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他们的变法和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
    A: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B: 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
    C: 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D: 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洪泽县黄集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
  • 7. 某班同学讨论“商鞅变法的失败与成功”时产生了不同意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潮流,是成功的
    B: 商鞅变法有利于实现秦国的富强,是成功的
    C: 商鞅最后被杀,所以说变法失败了
    D: 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所以是成功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 8. 两千多年前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一个水利工程,经受了“5·12”大地震的考验,至今仍造福人民,这一水利工程是(    )
    A: 都江堰
    B: 大运河
    C: 六辅渠
    D: 灵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 9.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变法改革,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学完七年级上册历史,七年级(1)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主题为“中国古代史上的变法与改革”的探究活动,请你来参加。

    材料一:“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

    材料二: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秦惠王车裂商君以殉,曰“莫如商君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材料三:皇帝说:“……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为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材料四: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多元文化融合景象。

    材料一中“商君”指的是谁?根据所学知识,商君变法后的秦国百姓要想获得爵位与赏赐土地,最佳方法是什么?
    根据材料二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中“皇帝”指谁?体现了哪一项改革措施?再列举出该事件中的一项措施此次改革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你认为古代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主流是什么?
    通过上面的分析与探究,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 10.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了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请你指出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
    A: 鼓励农民开垦荒地
    B: 建立县制
    C: 奖励打仗有功的人
    D: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