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史记·商君列传》载,“集小郡、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共)三十县。”材料反映了当时(  )

    A: 实行分封制
    B: 建立县制        
    C: 确立行省制
    D: 推行郡国并行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沭阳县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2.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记商君列传》记述战国时的商鞅变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材料二  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读本史》


    材料三  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日本就按自己的节奏改变了自身。以前它是个前工业时代的封建社会,到19世纪末期,新日本——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很快将成为西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

                                                  ——《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材料四  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红场边有一座塑像,纪念的是曾经解放了千百万农奴、并最终引领俄国抛弃了落后社会制度的改革者。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中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 分析这场变法对秦国产生的影响。   

    北魏成为汉化先行者得益于谁的改革?根据材料二,概括隋朝统一的基础。

    根据材料三,分析19世纪末期“新日本”具有怎样的特点?日本通过哪一改革成为了“西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

    判断材料中的改革者是谁?他引领俄国抛弃了何种落后的社会制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东台市第一教育联盟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3. 我们说春秋战国是大变革的时代,是因为这一时期(  )

    A: 战争频繁
    B: 诸侯争霸
    C: 新旧制度更替
    D: 百家争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东台市第一教育联盟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4. 《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就商鞅变法的内容而言,对旧贵族特权打击最大的是(    )

    A: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B: 奖励耕织
    C: 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D: 建立县制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年广东省汕头市金章学校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 5. 创新是一个民族能够发展的原动力。不管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为促进经济发展都做出过有益的探索。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8年12月,安微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签下生死状:“我们分田到户,…每户保证完成上缴的公粮,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

    材料二:议会在整个事件(光荣革命)的演变过程中,都发挥了主导作用。接下来在确立新国王的时期,议会经过讨论,折中了两派意见,最终决定威廉夫妇共同为英国国王。

    材料三:我们的政策具体是这样实行的:就是在中华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四: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唯秦为最有功焉。──马非百《秦集史》

    小岗村农民冒着风险创造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对英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三邓小平所述的政策。并指出邓小平提出这一“政策”的目的。

    材料四中“新制度之创建,唯秦为最有功焉”是指战国时期的哪场变法?依据材料概括指出该变法的主要作用。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创新能力的认识。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年广东省汕头市濠江区中考历史模拟试卷(5月份)
  • 6.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序幕中,芈月对秦军大声疾呼:“你们有多少努力,就有多少回报!”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其主要原因是(    )

    A: 将领冲锋在前的表率作用
    B: 作战武器锋利先进
    C: 战场立功将士国家赐给田宅和爵位
    D: 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年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中考历史模拟试卷(5月份)
  • 7. 十八大报告指出:当前改革进入了‘攻坚区’和‘深水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殃曰:“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材料二:在民族危机日趋沉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示之下,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2013年10月,第十三届全国“村长”论坛在安徽凤阳小岗村召开,参加论坛的各地农村基层干部学习中国农民的创造精神,启迪激励世人,面向未来,再行开拓。

    ──《新华网》

    材料四:小平同志听说广东要“先走一步”。划了那么块地方老定不下个名来,就说:“就叫特区嘛!陕甘宁就是特区。这句话很重要!有了这么个名就好办了。”

    ──《中国经济周刊》

    材料一中的“卫殃”被处以车裂,是否说明他的变法失败了?为什么?请说出你的理由。

    材料二指的是哪次变法?请列举此次变法在经济方面的措施。

    材料三所指的“中国农民的创造精神”主要体现在历史上哪个大胆的创举上?

    材料四中“广东‘先走一步’”的措施是什么?

    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改革的认识。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年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新宁中学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二)
  • 8. 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

    A: 实行了商鞅变法
    B: 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C: 牛耕得到推广
    D: 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惠民县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九年级第一次历史月考试题
  • 9. 下图所示文字,再现了我国古代哪个工程的修建场景(    )

    A: 都江堰
    B: 安丰塘
    C: 大运河
    D: 赵州桥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高密四中文慧学校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10. 阅读下表后判断

    项目

    变革背景

    变革措施

    变革意义

    商鞅变法

    秦国弱小,诸侯鄙视秦国。

    改革土地制度;重农抑商;奖励军功;迁都咸阳,推行县制;实行连坐法等。

    旧制废除,新制度建立,国家富裕,军力增强,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统一北方,社会矛盾激化,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

    借鉴汉有一天政治和经济制度;迁都洛阳;学习汉族文化习俗等。

    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北魏统治,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推动了鲜卑等少数民族的社会进步,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以下结论是从上表中得出的,请在横线上填“A”;与上表信息所表达的意思不符的,请在横线上填“B”;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横线上填“C”。

    ①两者都是因为政权的弱小而改革。

    ②两者都进行了迁都。

    ③两者在推行过程中都遭遇了极大阻力。

    ④两者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⑤评价前者应以肯定为主,评价后者应以否定为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重庆市江津实验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模拟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