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在人类历史上,社会进步往往与改革相伴而生。

    改革会动一些人的“奶酪”。战国时期,秦固的一次变法规定:废除贵族世袭制,贵族没有立军功者,剥夺其爵位。此举触动了贵族的利益。

    写出这次变法的名称。

    改革要有大无畏的勇气。1898年9月,维新派代表人物谭嗣同被杀害酋宣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你认为谭嗣同的血有没有自流?请说明理由。

    改革往往由问题倒遁两产生。20世纪30年代初,面对经济危机,胡佛政府继续奉行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理念,造成美国经济持续恶化。为了让美国走出困境,罗斯福就任总统后积极推行新政。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存在问题

    新政措施

    新政的特点

    企业大幅削减工人工资,延长工作时间;工人大量失业,有些地区失业率高速80%。


    城市里应得救济的人只有25%获得某种形式的救助。

    建立较为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浙江温州卷)历史
  • 2.

    2014年被称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在3月5日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二字出现了77次,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如此强调改革,是因为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改革,国家的发展需要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本题7分)

    【商鞅强秦】

    材料一: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魏晋融合】

    材料二: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近代探索】

    材料三: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今日成就】

    材料四:

    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出现怎样的特点?

    依据材料二,分析孝文帝“迁都”的作用。

    请举出戊戌变法中的三个主要代表人物。

    材料三中“变官制”指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所反映的成就与国家实行的哪些政策有关?

    围绕上述材料和问题,分析影响改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2014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历史试卷
  • 3.

    观察战国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四处分别为(    )

    A: 燕、楚、齐、秦
    B: 燕、齐、秦、楚
    C: 齐、秦、楚、燕
    D: 楚、燕、齐、秦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2014年山东省荷泽市中考历史试卷
  • 4.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推动了社会进步,其中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的社会改革是(    )

    A: 尊王攘夷
    B: 百家争鸣
    C: 实行分封制
    D: 商鞅变法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2014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历史试卷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广开言路,裁撤冗员,精简机构;……,开办新式学堂,设立译书局……”

    材料三:在农奴制度下,俄国农民不仅担负着沉重的劳役地租,而且也丧失了大部分的人身自由。……在彼得一世改革时期,农民状况进一步恶化。彼得一世不但从农民手中抽丁当兵,而且还让他们负担人头税。……在17世纪,当西欧诸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日新月异的时候,俄国资本主义几乎还没有出世。

    材料四:价值贬缩到难以想象的程度;赋税增加了;我们的支付能力降低了;各级政府都遇到了严重的收入减少;……然而复新并不仅仅要求改变道德观念,祖国要求行动起来。

    ----罗斯福首次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节选)

    材料五:新华社广州2013年12月11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近日在广东考察工作,他强调:现在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采取多种措施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

    商鞅变法重视产业结构调整,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措施是什么?商鞅变法践行了诸子百家的哪些思想?

    戊戌变法是近代化的探索,资产阶级维新派主要在哪方面进行了探索?它虽然失败了,但在高等教育方面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你认为是什么?

    从颁布法令到1866年,俄罗斯地区先后有2000多万农奴获得了解放,此举对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为复新美国经济,避免法西斯化,罗斯福率领美国行动起来了,该行动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中国人民以勇气和智慧创办了经济特区,它的创办有何意义?我国最终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结合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悟?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2014年湖北省恩施市中考历史试卷
  • 6.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工程建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战国时期修建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B: 我们今天见到的长城大都是清朝修建的
    C: 大运河开凿于隋炀帝时
    D: 故宫修建于明朝,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2014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历史试卷
  • 7.

    某同学在听课笔记中有如图记录,这段文字反映的史实是(    )

    A: 秦孝公打出“尊王攘夷”旗号
    B: 秦孝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C: 商鞅宣布承认土地私有
    D: 商鞅最早提出使用牛耕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浙江杭州卷)历史
  • 8. 改革和恰当的政策凋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据此,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19世纪中后期,中国和日本曾有相同的经历和命运:封建专制统治,面临外敌入侵,民族危机严重。为此,清政府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却以失败而告终。日本明治政府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很快崛起为一个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材料三:(苏联)五年计划(1928年一1932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农村改革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我们就是根据这两个省积累的经验,制定了关于改革的方针政策。

    ——邓小平

    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两条措施?在实施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逐渐增强,先后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秦朝。请写出秦朝为抵御匈奴和促进中原与岭南地区经济交流修建的两大工程。

    据材料二,写出中国“师夷长技”的自救运动名称。列举在这次自救运动中创办的两个近代军事工业。

    材料二中提到的日本明治政府实行的改革在经济方面的措施是什么?

    为应对材料中提到的“西方经济的崩溃”,美国采取的哪一政策成为资本丰义国家对苏联五年计划模仿的成功范例?该政策和苏联五年计划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

    材料四中邓小平提到的在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指什么?这一时期在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为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又提出了哪一伟大构想?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2014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历史试卷
  • 9.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古今中外出现过一系列的革命或改革运动,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的革命或改革中曲折前进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古今中外的革命或改革运动简表

    人 物主要事迹意义或影响
    商 鞅坚决实行变法
    邓小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罗斯福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2)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人类先后开始了两次工业革命。请说说两次工业革命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
    (3)邓小平和罗斯福分别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家和资产阶级政治家,他们的作为有何相同之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10. 思想解放是社会改革开放的先导,先进的思想推动社会进步,落后的思想阻碍社会进步。
    (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商鞅这一治国主张代表了诸子百家中纵横家的观点。
    (2)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在中共七大上成为党的思想。
    (3)著有《农政全书》,提出农业是立国之本主张的人是贾思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