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希波战争发生时,我国正处于哪个历史时期(   )

    A: 战国时期
    B: 秦朝
    C: 隋朝
    D: 宋朝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2. 都江堰、大运河、莫高窟、明长城、北京故宫都是(    )

    A: 杰出的水利工程 
    B: 木结构和石结构的杰出建筑
    C: 保卫边防的防御工程 
    D: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3. 王同学在《历史辨析》栏目中看到了下面四句话,请你帮他找出与历史事实相符的是(   )

    A: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B: 东汉蔡伦发明和改进了造纸术
    C: 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改革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
    D: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在隋朝时完成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4.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商鞅变法的哪一项内容对后世影响最深远(    )

    A: 承认土地私有
    B: 奖励耕战
    C: 废除旧贵族的特权
    D: 建立县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5.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由于国力不强,受到各诸侯国的歧视,痛感脸面尽丢。为此,秦孝公(    )

    A: 实行分封制
    B: 任用商鞅变法
    C: 推进大一统
    D: 推行汉化政策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2014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
  • 6. 下列属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建造的水利工程有(    )

    ①都江堰    ②长城    ③大运河    ④赵州桥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2014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
  • 7.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鞅)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读本史》

    材料三: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日本就按自己的节奏改变了自身。以前它是个前工业时代的封建社会,到19世纪末期,新日本——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很快将成为西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

    ——《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材料四: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红场边有一座塑像,纪念的是曾经解放了千百万农奴、并最终引领俄国抛弃了落后社会制度的改革者。

    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中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变法对秦国产生的影响。

    北魏成为汉化先行者利益于谁的改革?根据材料二,概括隋朝统一的基础。

    根据材料三,分析19世纪末期新日本具有怎样的特点?日本通过哪一改革成为了“西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

    判断材料中的改革者是谁?他引领俄国抛弃了何种落后的社会制度?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2014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历史试卷
  • 8. 中国封建社会历时两千多年,以下哪次变革曾颁布法令: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建立县制……,推动了本国封建制度的确立?(    )

    A: 商鞅变法
    B: 秦始皇改制
    C: 汉武帝罢黜百家
    D: 孝文帝改革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2014年广东省珠海市中考历史试卷
  • 9. 农业稳,天下安,下列选项中有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的有(    )

    ①商鞅变法,奖励农耕           ②建国初进行土地改革

    ③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2014年初中升学考试(浙江金华卷)历史
  • 10.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深化农村土地改革的重大举措,并确立了农业未来的发展道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让我们一起重温我国农业发展历程。

    【古代农业评说】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农耕,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可从五个方面去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一是统治者重视农业:如商鞅变法建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出现的盛世无不是与农业发达有关;二是生产工具的改进;三是农作物的引进推广;四是水利工程的兴修;五是……

    【近现代农业调整】1947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批土改工作队深入农村,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到1948年秋,解放区有1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决定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

    —以上内容均摘自岳麓版八年级《中国历史》

    黄河长江孕育了中华文明,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孕育了什么文明?商鞅变法在土地所有制转变方面采取了哪一措施?请列举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任举一例)

    参考下面古代经济发展过程示意图,将“五是……”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开展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在解放区和新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使土地所有制有何改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土地政策方面是如何调整的?苏联同期的改革却导致了国家解体,其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获得什么启示?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2014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