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这些思想主张属于(     )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茂名市2022年中考历史押题卷
  • 2. 某校举办“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位名人”小报活动。某同学选定了自己心目中的六位历史名人,着手制作小报。
    首先,将下列图中所示六位历史名人的主要活动区域在地图中进行空间定位(填写字母)。

    ①:    ②:__E__    ③:

    ④:__A__    ⑤:    ⑥:

    接着,该同学整理了上图所示六位历史名人的相关信息,请帮他将表格补充完整。

    时间

    人物

    主要成就

    公元前18世纪

    汉谟拉比

    公元前6世纪

    释迦牟尼

    创立佛教

    孔子

    创立儒家学说

    公元前5世纪

    苏格拉底

    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哲学问题

    公元15世纪

    达·芬奇

    绘画《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公元16世纪

    莎士比亚

    戏剧《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

    ①:        ②:   

    最后,该同学选择对其中两位历史名人进行文字介绍。

    示例:材料D,在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中,达·芬奇是代表人物之一,其创作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作品宣扬了人文主义精神。

    根据示例,请对材料F所示历史名人进行文字介绍。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上海市宝山区2022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 3. 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显著上升,但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不会逆转。诮你运用所学完成以“发展”为主题的探究学习活动。
    【发展•和平篇】中华民族爱好和平,始终崇尚和谐和睦、友好合作。写出春秋战国时期哪些思想家的什么核心思想体现了和谐和睦、友好合作的理念?(写一例即可)
    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始终坚持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尼克松访华期间,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中国政府在什么时间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是哪一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

    【发展•格局篇】

    如图年代尺展现了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趋势。A处应该填写的战后国际秩序是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与美国推行的什么政策有关?列举一项该政策的表现。苏联解体后,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发展•合作篇】如图为当今世界两大国际组织的徽标图案。图①组织的首要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该组织是在哪次会议上决定成立的?写出这一组织的名称。图②组织是国际贸易的基石。中国的加入为哪一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注入强劲动力?

    【思考感悟】综合上述学习,谈谈你的认识。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区2022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 4. 君主的利益高于所有单独个体的私利,只有集合统筹全国之统治能力并匹配以有效的铁腕手段,才有可能杜绝和避免动乱发生。这一观点符合(    )
    A: 儒家思想
    B: 法家思想
    C: 墨家思想
    D: 道家思想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2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 5. 材料选自《汉书•艺文志》,材料描述的是(    )

    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A: 井田制瓦解
    B: 百家争鸣
    C: 诸侯争霸
    D: 国家统一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东莞市2022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 6. 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商鞅在《商君书•更法》中则说:“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故知者作法,而愚者制焉;贤者更礼,而不肖者拘焉。”这表明(    )
    A: 两者都意在维护奴隶主贵族阶层的利益
    B: 两者都在规劝统治者要积极地创新变革
    C: 商鞅明显比孔子对社会的认知程度更深
    D: 时代差异使两者对变革社会的主张不同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东莞市2022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 7. 韩愈《原道》中记载,“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这反映了春秋时期(    )
    A: 中央集权观念不断强化
    B: 华夏认同观念已经出现
    C: 传统政治制度渐趋瓦解
    D: 民族交融现象比较普遍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安徽省合肥市2022年九年级历史一模试卷
  • 8. 《墨子·亲士》中记载:“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这反映墨子主张(    )
    A: 仁爱
    B: 非攻
    C: 尚贤
    D: 节俭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2022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房玄龄曰:“臣闻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故《尚书》云:‘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又孔子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今圣虑所尚,诚足以极政教之源,尽直公之要,囊括区宇,化成天下。”唐太宗曰:“此直朕之所怀,岂有与卿等言之而不行也?

    材料三:(康熙)为了化解当时最突出的满汉对峙问题……一方面保留汉族文化风俗,修纂明史,开设博学鸿儒科,招抚网罗汉族文人;另一方面则大兴文字狱……他在严申法纪的同时,尤其重视德治,以儒家理学思想对天下施以教化,要人们遵行礼法。

    ——《欧洲时报・周末特刊》(2003年8月23日)

    材料一中两位思想家所处时代思想文化空前繁荣,思想领域出现的活跃局面;材料中反映的思想不断发展,后世一些统治者也曾提出类似主张,如教材引用唐太宗之言:“君,舟也;人,也;”。从西汉昭帝到清康熙帝,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加封、尊崇规格不断提高。这表明儒家思想地位得到不断强化。
    材料二中房玄龄的观点是什么?对唐朝的统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依据材料三,归纳康熙帝的治国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引用儒学经典名句。两千多年来,儒学始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在今天仍有其价值。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中山市黄圃镇中学2022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 10. “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无本着不立,无末者不成。”这一言论反映出作者对儒、法思想的基本态度是(   )
    A: 尊儒抑法
    B: 尊法抑儒
    C: 儒法并用
    D: 内儒外法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2022年初中历史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