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二十五个世纪以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士

    材料二: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国筛选出的“三药三方”正是在《伤寒杂病论》等古籍的经方基础上化裁而来。中医药积极参与全球抗疫,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成为抗疫防控中国方案的一大亮点。习近平特别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中国新闻网《医圣祠前观古今,习近平“把脉”中医药发展》2021年5月13日

    材料三:“中国古代最具历史意义的创造是四大发明,即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这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的突出标志,也是中国古代对世界文明所作的最重要贡献。”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把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称为“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

    ——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马克思恩格斯怎样看待中国文明和中国经济社会结构》

    材料一中,孔子“智慧”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在学习中,你可以借鉴他的哪一教育“智慧”?
    材料二中提到《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谁?现在我们接种疫苗预防疾病,应用了他的哪一理论?根据材料,我们应如何传承中医药精华、守正创新?
    材料三中对人类文明的传播和发展作用不可估量、且最为悠久的是哪一项发明?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想。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阳江市2022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 2. 教育在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如颜浊邹(注:当时的大盗)之徒,颇首业者甚众。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材料二:宋代重视文治,加之放宽了对考生的身份限制,考生的数量剧增,这对于经历了五代十国战乱割据的北宋政府来说,财政困难,兴办官学压力巨大。宋代士人团体承担起了培养人才和发展教育的历史使命,他们建院讲学,将传授儒家经典,助力生徒科举应试作为自身教学活动目标。茂询、茂先、梦升、子元等十位登甲科,均出自樱桃书院和芝台书院。

    一一摘编自杨乙丹《试论科举制与宋代书院的兴起》

    材料三:16世纪,人文主义者认为教育可以使人成为更完善的人,教育日益走向民众。19世纪,英国生产技术的进步客观上要求劳动者必须接受必要的教育。19世纪末,英国官办学校达到2500所,基本实现了小学普及教育。二战后,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普及了义务教育。

    ——摘编自谢天冰《论英国教育体制的近代化》

    材料四: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培养国家所急需的财经、政治和外交专门人才,中央决定创办以苏联经验为样板的中国人民大学,并将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办学方针和任务规定为“仿效苏联工业大学的办法,培养重工业部门的工程师和国内大学的理工科师资”。

    ——摘编自徐卫红《1949:共和国教育的基础和建设方针》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办学创举。
    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士人兴办书院的原因。
    根据材料三,概括近现代英国教育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根据材料四概括建国初期高等教育的办学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的社会背景。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2022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 3. 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   )
    A: 分封制的崩溃
    B: 商鞅变法的作用
    C: 兼并战争的后果
    D: 百家争鸣的原因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2022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 4.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的需要,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士人周游列国,颇受重用。这种现象(   )
    A: 推动了学术文化的繁荣
    B: 强化了封建大一统观念
    C: 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D: 巩固了周天子共主地位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2022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 5. 老子认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孔子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两人都主张(   )
    A: 以民为本
    B: 无为而治
    C: 正农抑商
    D: 儒道一家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2022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 6. 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但对民生问题语焉不详。孟子指出“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与孔子相比,孟子更强调(   )
    A: 统治者应该搞好君臣关系
    B: 以德治民、宽厚待人
    C: 把仁学落实到施政上
    D: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东莞市三校2022年中考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qt】
  • 7. 儒家学派重视礼乐,宣扬“乐文同则上下和”;墨家学派认为乐“与君子听之,废君子听治”“与贱人听之,废贱人之从事”。这反映了两者(   )
    A: 政治立场的不同
    B: 文化取向的迥异
    C: 学术观点的分歧
    D: 生活态度的差异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东莞市六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联考(一模)试卷
  • 8. 下面材料选自《汉书·艺文志》,材料描述的是(   )

    A: 井田制瓦解
    B: 百家争鸣
    C: 诸侯争霸
    D: 国家统一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东莞市2022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
  • 9. 中西人文精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时至今日,在各自的文明发展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人文”主义思潮主要指的是儒家思想的两位代表人物的核心思想。其一是孔子的“仁”的思想,其二是孟子的“民本”思想。不管是孔子的“仁”,还是孟子的“民本”,都体现了关注人、重视人的作用。在这个时期强调个人道德的重要性,而不是再次强调神的重要性,认为人有了道德才配天命,而“德”却是用来“保民”和“爱民”。其他如道家、墨家等,都有强烈的人文关怀。

    ——《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苏格拉底之所以受到特别尊敬,正如西塞罗所说,是因为他把哲学从天上带到了地上。

    ——《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材料三:14-17世纪,欧洲出现了意义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冲破了天主教教会一千多年来对欧洲社会生活和人们精神世界的统治,淡化了神的主宰地位,强调人性的解放,重视人的价值和作用。

    ——摘编自冯克诚《世界通史》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墨家是如何体现人文关怀的?
    根据材料二,请结合古希腊的哲学成就分析为什么说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带到了地上”?
    材料三中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请列举一例这一时期艺术领域能够体现该核心思想的代表作品。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国家领导人对新时代“人文精神”的深刻体现。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人文精神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有何积极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南省长沙市明德教育集团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10. 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渗透着以天下为己任的经世致用及奋发图强精神。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在政治上主张(    )
    A: 无为而治
    B: 以德治国
    C: "兼爱""非攻"
    D: 以法治国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2年初中历史学业水平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