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指出我国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当时,各学派提出了哪些主要的观点或主张?概括百家争鸣局面产生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远东第一中学2022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 2. 战国时期的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这反映出(    )
    A: 政治智慧,治国理政
    B: 政治智慧,皆出中国
    C: 治理国家,唯有法治
    D: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2022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 3.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一言论体现了对立双,方可互相转化的哲学思想。这一言论出自下列哪一著作(    )
    A: 《道德经》
    B: 《论语》
    C: 《孟子》
    D: 《韩非子》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河南省卫辉市实验中学2022年九年级历史学业水平模拟测评试卷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所著《雄辩术原理》(中国译名《论演说家的较育》),系统总结了作者一生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针对当时罗马教育存在的各种弊端,较为全面地提出了雄辩室教育的基本原则和设想,尤为详尽地间明了有关教学的理论。他认为一个雄辩家既要擅长雄辩,具有较高的才能,同时也应具有崇高的思想、高尚的情操,成为一个善良的人。同时,他还强调因材施教思想,认为对学生的统一要求要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材料二:《礼记》中的《学记》是中国最早的体系极为严整的教育专著,比较系统和全面地总结和概括了先秦汉族的教育经验,闹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我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学记》主张既要扩大知识领域,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重视因材施教,主张从了解学生学习的难易,才质的美恶,作为启发诱导的依据。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罗马和中国在教育方面的异同。
    河南人杰地灵。春秋战国时期,河南诞生了许多著名的思想家.请任举一例并简要说明其成就。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河南省滑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决胜中招历史模拟试卷
  • 5. 在河南鹿邑县城东北隅,有一座建于唐代天宝年间的高坛形古建筑称为“老君台”。下面思想主张属于这一古建筑纪念人物的是(    )
    A: “无为而治
    B: 以德治国
    C: 实行“仁政”
    D: 以法治国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河南省2022年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历史模拟试卷
  • 6. 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这体现的是(   )
    A: 儒家“仁政”思想
    B: 法家“法治”思想
    C: 墨家“兼爱”思想
    D: 道家“无为”思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衔接质量检测试卷
  • 7. 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经济发展水平
    B: 绘画技术进步
    C: 政治权力干预
    D: 儒家思想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阶段考试试卷
  • 8. 老子在《道德经·第八章》写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是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材料表明老子要教化人们成为(    )
    A: “见贤思齐之人”
    B: 至高至善的人
    C: 顺“道”而治之人
    D: 与自然和谐相处之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阶段考试试卷
  • 9. 中国古代历来重视教育和对人才培养、选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董仲舒的《天人三策》问世后,汉代民间小童大多六岁进入乡里贤儒创办的书馆,接受两年识字、习字为主的学前教育。常有幼童因书法丑陋,仁顺礼敬不周受体罚。出馆后再初步诵读《论语》、《孝经》等经典。

    ——摘编自毛礼锐、沈灌群主编《中国教育通史》等

    材料二:总体看,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重点是让晚辈学会仁义礼智信、尊老爱幼、淡泊名利、谦恭谨慎等。司马光的《涑水家仪》指出:“凡为家长,必谨守礼法,以御群子弟及家众”,“慈而不训,失尊之义;训而不慈,害亲之理;慈训曲全,尊亲斯备”。明朝《郑氏家规》提出:“为家长者,当以至诚待下,一言不可妄发,一行不可妄为,庶合古人以身教之之意。”清代《申涵光·格言仅录》说“教子贵以身教,不可仅以言教”。

    ——摘编自陈晓红《解读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家庭教育观》

    材料三:唐代、宋代各地书院分布图(注:图中的数字代表的是各地书院的数量)

    ——整理自邓洪波《中国书院史》

    据材料一概括汉代儿童教育的内容,以及儒学地位发生什么变化?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突出特点及意义。
    与唐代书院相比,指出宋代书院的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阶段考试试卷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儒家的“六艺”教育十分重视通过一定规范的身体活动来培养学生尊重礼法习惯和精神,体育不过是一种礼仪活动而已。在古希腊,学者们都不约而同的将体育的价值与军事相联系。在先秦各家的思想中我们并没有看到对女性和儿童体育的论述,更多的是对成年男子的体育教育。在古希腊,柏拉图认为无论男女,都应该受到体育教育,亚里士多德更是全面地论述了儿童的体育教育。

    --摘编自贾晨阳、陈利《古希腊和先秦体育观之比较》

    材料二:

    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早期中国与希腊体育观念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根据材料二,概括两幅图片的共同历史价值,其反映了古代体育运动有何特点?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实验中学2022年中招历史一模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