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材料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材料二:“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请回答:
材料一:“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材料二: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相互辩论,相互抨击,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摘自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
材料一:孔子认为,统治者要做到体贴人民,人民要敬重和服从统治者,天下就会太平。
材料二:墨子认为,进行战争,春季破坏了老百姓种庄稼,秋季破坏了老百姓的收割……老百姓因饥饿、寒冷而死去的就不可胜数了。
材料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材料一:所谓的礼法都是虚伪奢侈的东西。最重要的是大家兼爱和终止所有的战争。
材料二:礼制、刑法只会使社会更加混乱。应行无为而治,恢复“小国寡民”的社会。
材料三:人性本恶,无法教化,只有以赏罚才能控制人的行为。君主只要善用法、术、 势就能控制全国上下,巩固君权和提升国力。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