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历朝历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与国家兴亡息息相关,关系密切。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稷下学宫整体上是齐国官学,但前往讲学的学者大都办有私学,带其弟子同入稷下学宫。众人推举学界名流来担任学宫的祭酒,国君不直接干预教学与学术研究。学宫中容纳“百家之学”,成为百家争鸣的文化沙龙。

    ——张秉楠《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

    材料二:秦帝国废封建,行郡县,弃周政,用官僚,于中国政治制度进步的历史贡献是明白无疑的。但秦朝在法家思想的指导下,废封建的措施未免操之过急,使得社会缺乏适应的阶段。由此可以说,秦帝国之兴,在于法家。秦帝国之亡,在于唯用法家。

    ——《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的治国思想探析》

    材料三:在汉武帝统治时期,学者的职能被限制在周朝的典籍上——实际上多是儒学。到了西汉末期,超过三万名学生进入皇家学术机构,它成为一条走上仕途的主要途径。

    ——[美]陆威仪主编,王兴亮译《哈佛中国史·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第一册)

    根据材料一,概括齐国稷下学宫的办学特点。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请你写出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和核心思想。史料实证的原则之一是论从史出,请你举例用史实印证“秦帝国之兴,在于法家。秦帝国之亡,在于唯用法家”。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请写出汉武帝时期的思想政策,并评价这一思想政策的意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十月测试试卷
  • 2. 老子认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孔子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二者都主张(   )
    A: 无为而治
    B: 重农抑商
    C: 儒道一家
    D: 以民为本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两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段考试卷
  • 3. 在“百家争鸣”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渐确立,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其中形成了如图思想学派。对其历史叙述正确的是(    )

    A: 成书于夏朝,主张“无为而治”
    B: 成书于商朝,主张“以德治国”
    C: 成书于春秋,主张“兼爱非攻”
    D: 成书于战国,主张“以法治国”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中丁中学六校联考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4. 某电视剧以老子为主人公,剧中可能用到的道具是(    )
    A: 《春秋》
    B: 《论语》
    C: 《道德经》
    D: 《孙子兵法》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中丁中学六校联考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5. 下面两位人物思想主张的共同影响是(    )

    A: 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B: 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传播
    C: 加强对民众的思想控制
    D: 促使统治者施以“仁政”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中丁中学六校联考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6. 下图所示讲学者传授的是(             )

    A: 道家思想
    B: 儒家思想
    C: 墨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荀子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教学质量评价试卷
  • 7. 尽管战国时期动荡不安,但它在经济上的富足,文化上的昌盛,都足以使这个时代在5000年历史的群峰中拔地而起。它在思想文化上的表现是(    )
    A: 礼乐教化
    B: 甲骨文的出现
    C: 百家争鸣
    D: 私学的出现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荀子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教学质量评价试卷
  • 8. 枣庄市有一位“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的思想家是(     )
    A: 孔子
    B: 墨子
    C: 庄子
    D: 韩非子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荀子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教学质量评价试卷
  • 9. 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统治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    )
    A: 分封制的崩溃
    B: 商鞅变法的作用
    C: 兼并战争的后果
    D: 百家争鸣的原因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定州市南城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10. 在全国的一些地方兴起了国学热,有人把《道德经》定为吟诵经典,《道德经》反映了(    )
    A: 老子的思想
    B: 孔子的学说
    C: 墨子的主张
    D: 韩非的理论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定州市南城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