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执政于20世纪50—60年代,试图克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而进行改革的苏联领导人是(   )

    A: 列宁
    B: 斯大林 
    C: 赫鲁晓夫 
    D: 戈尔巴乔夫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
  • 2. 在东欧剧变中,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但有一个国家却在这次剧变中的得到了统一,它是(   )

    A: 苏联 
    B: 匈牙利 
    C: 德国 
    D: 英国
    难度: 简单 题型:真题 来源:
  • 3. 下列苏联领导人中,先后把经济和政治作为改革重点,并最终导致国家解体的是(  )


    A: 斯大林
    B: 赫鲁晓夫
    C: 勃列日涅夫
    D: 戈尔巴乔夫
    难度: 简单 题型:真题 来源:
  • 4. 阅读下列材料:

    1987 年,戈尔巴乔夫出版了《改革与新思维》一书,在新思维中,他主张国际关系人道主义化,引导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趋同”和“一体化”,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根本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实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并且以推行“民主化、公开化、多元化”作为改革和发展政治体制的战略方针。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戈尔巴乔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实行政治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为什么会失败?
    从中我们可以吸取哪些教训?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题
  • 5. 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是否还会存在下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题
  • 6. 领导匈牙利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党的领导人是(   )

    A: 哥穆尔卡
    B: 铁托
    C: 卡达尔
    D: 杜布切克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题
  •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苏联曾宣布1952年的谷物产量达到13000 多万吨。实际上,这一年只生产了9000 多万吨粮食,1953年又降为8250万吨。苏联 1953 年的人均粮食和肉类产量只有432公斤和30公斤,比革命前1913年的540公斤和31.4公斤还要低。

    材料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年代里,没有一位世界领袖人物的成败能像赫鲁晓夫的成败如此急剧地和决定性地改变历史的进程。

     ——尼克松

    请回答:

    材料一说明当时苏联的发展面临着什么困境?导致这种困境的根源是什么?
    为改变这种困境,赫鲁晓夫主要从哪两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请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赫鲁晓夫改革的看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题
  • 8.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同属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请问苏联赫鲁晓夫的改革主要内容有哪些?为什么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题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年代里,没有一位世界领袖人物的成败能像赫鲁晓夫的成败如此急剧地和决定性地改变历史的进程。”

    ——美国总统尼克松

    材料二:“苏联领取特别养老金者尼·谢·赫鲁晓夫逝世。”

    ——1971年赫鲁晓夫逝世时的讣告

    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结果怎样?
    结合材料,说一说你心目中的赫鲁晓夫。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题
  • 10. “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改革,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卡达尔领导的(   )

    A: 捷克改革
    B: 匈牙利改革
    C: 波兰改革
    D: 罗马尼亚改革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