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我国古代有一部集周秦至北魏农业生产知识之大成的总结性著作。作者贾思勰搜集了丰富的文献和农谚。访问老农,并经过实地考察和亲身实践之后写成此书。这部书是(    )
    A: 《本草纲目》
    B: 《齐民要术》
    C: 《天工开物》
    D: 《农政全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德惠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2. 这部著作除了介绍-般的农业生产经验之外,更着重阐述各种手工业的生产技术,还反映出明代一些手工作坊的面貌。这部著作是(    )
    A: 《天工开物》
    B: 《本草纲目》
    C: 《农政全书》
    D: 《齐民要术》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精彩练习】中国历史七下三单元期末质量评估试卷
  • 3. 在尚未有特效西药和疫苗的情况下,中医药在抗疫中的显著疗效,引起世人对传统中医的高度关注。以下属于中医药瑰宝的有(    )
    A: 《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
    B: 《本草纲目》《齐民要术》
    C: 《伤寒杂病论》《天工开物》
    D: 《天工开物》《黄帝内经》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精彩练习】中国历史七下三单元第三单元中考链接
  • 4.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下历史人物中,对传统中医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是(    )

    ①张仲景    ②贾思勰    ③韩非    ④李时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精彩练习】中国历史七下三单元第三单元中考链接
  • 5. 明清时期,文化领域的成就斐然。

    [先进的科技]

    材料一:“丐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和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此书被誉为“中国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繁荣的艺术]

    材料二:下图所示的剧种集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之大全。

    [伟大的建筑]

    材料三:

    明北京城是在元大都都城的基础上建成的,后为清朝所沿用。明永乐(1406- 1420年)完成了紫禁城及皇城的宫殿、门阙、城池,围绕中轴线的太庙、社稷坛、天坛、鼓楼、钟楼等一系列建筑。1546年,完成包围京城正南面的外城,因而北京城便是一个凸字形的轮廓。外城包着内城南面,内城包着皇城,皇城包着紫禁城。一切城墙和沟池的修建,都是为了保卫和巩固帝王的统治,一切庙宇建筑都要烘托帝王的威严。

    ——摘编自《北京史》

    写出材料一中著作的名称和作者。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此书和功名进取毫不相关”。
    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剧种?该剧种形成于哪位皇帝在位时期?为什么说它“集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之大全”?
    根据材料三的图文内容,概括明代北京城的布局特点和体现的政治理念。
    以上成就取得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精彩练习】中国历史七下三单元第三单元质量评估试卷
  • 6. 在预防和治疗新冠肺炎等疾病的过程中,下列著作中,可能提供治疗方法的是(    )
    A: 《本草纲目》
    B: 《天工开物》
    C: 《徐霞客游记》
    D: 《农政全书》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精彩练习】中国历史七下三单元第三单元质量评估试卷
  • 7. 历经六百年岁月变迁,紫禁城历久弥新。如今其负责人表示要“把一个壮丽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六百年”。紫禁城值得传承下去的原因有(    )

    ①气势恢宏的历史建筑    ②瑰丽璀璨的文物国宝

    ③明清两代的政治制度    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精彩练习】中国历史七下三单元第三单元质量评估试卷
  • 8. 背景:明代中后期,随着的发展,科学技术有突出的成就,并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著作。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精彩练习】中国历史七下三单元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 9. 《本草纲目》

    作者

    类别

    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

    影响(地位)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 ,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传播

    初传入日本和朝鲜,以后又陆续被翻译成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精彩练习】中国历史七下三单元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辉煌的科技]

    材料一:宋应星治学旨趣最大的特色在于“新”和“异”,其最主要的治学途径就是走出书斋,接触社会。在当时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生产技术达到新水平的条件下,他在江西分宜教谕任内著成《天工开物》一书。18世纪后半叶,乾隆设四库馆修《四库全书》时,发现《天工开物》中有“北虏”“东北夷”等反清字样。因此《天工开物》没有被收入《四库全书》,并被禁。

    [杰出的建筑]

    材料二:

    材料一书本被誉为什么?根据图一、图二,写出该书记录了哪两个行业的技术成就。根据材料,概括作者在治学上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写出材料一中图三邮票所纪念的科学家的代表作品和价值地位。
    图四中A、B、C分别是哪一城市(或关城)?图五①在北京城的布局中是什么?具有怎样的地位?
    明朝取得以上科技、建筑方面的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精彩练习】中国历史七下三单元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