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句话体现了老子的思想主张是(    )
    A: 朴素的辩证法
    B: 无为而治
    C: 道法自然
    D: 消极厌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宁化城东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2. 在学习了百家争鸣后,针对学校出现的乱扔垃圾现象,大家对解决问题意见不一:甲:随他们吧,扔点垃圾而已,小事情,不用管。乙:说服教育,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直到他们改为止。丙:一定要严惩,罚值日,实在不行就罚款。这三位同学的言论分别符合哪三位思想家的思想(    )
    A: 老子、孔子、韩非子
    B: 孟子、庄子、韩非子
    C: 庄子、墨子、孙子
    D: 墨子、孟子、老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宁化城东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3. 一个民族的文化,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灵魂。阅读下列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ד。

    材料一: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材料二:观察下列图片

    材料一体现了孔子“仁”(爱人)的思想主张。
    孔子的这一思想在当今社会的作用是有利于调节人际关系,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图1的作者是司马迁,该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图2是东汉名医华佗,他的代表著作是《伤寒杂病论》。
    图3人物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图4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他的作者是东晋书法家钟繇。
    文化的传承对国家的发展有着深刻影响,我们应该自觉学习和弘扬传统文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四平市伊通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逐步实现“均衡教育”。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言行中最能体现“均衡教育”思想的是(   )
    A: 提出“仁”的学说
    B: 提出“为政以德”
    C: 创办私学,“有教无类”
    D: 提出学习要“温故而知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5. 有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繁、兵荒马乱的时代,又是一个最为自由,最为开放的时代,它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最能反映这一状况的史实是(   )
    A: 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B: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
    C: 佛教传入中国
    D: 西学传入中国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6.                                       
    此人是谁?他生活在什么时期?他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

    请列举他关于教育思想或学习方法的名言(至少一句)。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7. 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下列主张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教育思想是(    )
    A: 有教无类
    B: 因材施教
    C: 仁者爱人
    D: 为政以德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8. “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该时期(    )
    A: 战争频繁
    B: 制度变革
    C: 百家争鸣
    D: 王位世袭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9. 道家学派创始人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他的学说集中在《道德经》一书中;法家的集大成者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10. 思想的解放推动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为政》

    材料三 韩非目睹了战国后期韩国积贫积弱的局面,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后来,韩非被韩王派遣出使秦国,得到秦王赢政的赏识并受到重用。

    材料四 臣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属于那个学派?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他的至理名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
    图二是一位伟大思想家、教育家,结合材料二,指出他治理国家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他在教育上有什么突出贡献?
    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韩非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他受到秦王嬴政赏识和重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中的“臣”是谁?他给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从此以后居于主导地位是什么学说?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